作者:程蕊  单位:聊城市人民政府机关 门诊部  发布时间:2025-08-14
13037

在我国,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的患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三项指标异常如同“隐形的健康杀手”,悄然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三高”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超过1700万,而中国患者占比近三分之一。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理念应运而生,成为科学防控“三高”的核心策略。

减盐:从“重口味”到“轻生活”的蜕变

1.高盐的危害远超想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实际人均摄入量高达9.3克。过量钠盐会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引发水钠潴留,使血管壁压力增大,直接推高血压。研究显示,每日钠盐增加5—6克,收缩压可升高3—6mmHg。长期高盐饮食还会加速钙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同时刺激胃黏膜,诱发胃炎、胃癌。

2.科学减盐的五大实操技巧

(1)工具控量:使用限盐勺,按人数精准控制用盐量。例如,三口之家每餐用盐不超过1.5克。

(2)替代调味:用柠檬汁、醋、香草等天然调味品替代部分盐,既能提鲜又减少钠摄入。例如,凉拌黄瓜时用蒜末加米醋替代酱油,钠含量可降低70%。

(3)警惕“隐形盐”:挂面、面包、话梅等加工食品含盐量惊人。购买时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120mg/100g的食品。

(4)烹饪时机:起锅前放盐,利用盐的渗透性让食材入味,同时减少用量。

(5)外食策略:点餐时备注“少盐”,避免腌制、酱卤类菜品,优先选择清蒸、白灼等烹饪方式。

减糖:破解“甜蜜陷阱”的健康密码

1.糖的双重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但我国居民人均添加糖摄入量达30克。过量糖分不仅会导致龋齿、肥胖,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肪合成,导致血脂升高。研究表明,每天饮用1杯含糖饮料(约330ml),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8%。

2.减糖的三大场景应对策略

(1)饮品选择:用白开水、淡茶替代含糖饮料。若需甜味,可添加少量蜂蜜或水果片。例如,在水中加入柠檬片和薄荷叶,既能解渴又无添加糖负担。

(2)零食替换:用坚果、酸奶、水果替代糖果、饼干等高糖零食。选择坚果时,优先选择原味、无添加的品种,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5克。

(3)烹饪减糖:减少糖醋、红烧等高糖菜式的制作频率,改用清蒸、白灼等方式。若需调味,可用红枣、枸杞等天然甜味食材替代部分糖。

减油:告别“油腻”,守护血管健康

1.高油饮食的连锁反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30克,但实际人均摄入量达42.1克。过量油脂会导致血脂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此外,高油饮食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间接导致血糖升高,形成“代谢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2.减油不减味的四大创新方法

(1)控油壶和油刷组合: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按人数分配用油量。例如,四口之家每餐用油不超过10克。烹饪时用油刷代替直接倒油,可减少30%的用油量。

(2)低温烹饪法:采用蒸、煮、炖、焖等低温方式,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减少油脂氧化产生的有害物质。例如,将红烧肉改为清炖,脂肪含量可降低60%。

(3)食材巧搭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炒菜时搭配木耳、芹菜等吸油食材,或用豆腐、蘑菇替代部分肉类,可减少油脂吸收。

(4)警惕“反式脂肪”:避免食用含“部分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的食品,如人造奶油蛋糕、植脂末奶茶等。反式脂肪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不是偶然,而是科学选择的结果。通过“三减三健”的实践,我们不仅能有效防控“三高”,更能构建起全方位的健康防护网。从今天起,让每一克盐、每一滴油、每一克糖都成为健康的助力,而非负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