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娜  单位: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18
66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下降。由于慢阻肺患者的肺部结构和功能受损,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常出现疲劳,导致呼吸效率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呼吸训练作为慢阻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症状。

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机制及训练意义

慢阻肺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和肺泡塌陷,气流受限使肺内气体交换效率降低。患者因呼吸困难而常采取浅快呼吸,增加呼吸肌负担,尤其是膈肌疲劳,进一步降低肺活量和通气能力。

呼吸训练旨在增强呼吸肌力量和耐力,优化呼吸模式,提高肺泡通气效率,降低呼吸功耗。系统训练能有效减轻呼吸困难,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成为慢阻肺综合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

慢阻肺呼吸训练的主要技巧及操作要点

慢阻肺的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辅助呼吸肌训练三大核心内容。下面逐一阐述具体操作及其理论依据。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通过膈肌运动促进肺底部气体交换。慢阻肺患者多用胸式呼吸,导致呼吸效率低下,腹式呼吸可减轻辅助呼吸肌的负担。

方法要点:患者坐位或仰卧,双手置于腹部,吸气时缓慢深吸,感受腹部膨胀;呼气时自然回缩腹部。训练强调深长吸气和缓慢呼气,促进膈肌下沉,增强肺容量。

2.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通过控制呼气时唇部的开口大小,形成一定的呼气阻力,延长呼气时间,防止气道塌陷和气体潴留,是慢阻肺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经缩拢的嘴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两倍,保持呼气流畅且均匀。训练可从短时间呼气开始,逐步延长,强调呼气不要用力过猛。

效果与注意事项:缩唇呼吸通过提高呼气压力,维持小气道开放,减少肺泡过度膨胀,有效改善气体交换和呼吸舒适度。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节奏,避免憋气或用力呼气导致气压过高。该方法适合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使用,也适合日常护理中作为呼吸训练的常规技巧。

3.呼吸肌功能训练

呼吸肌训练主要通过增加呼吸阻力、深呼吸训练及体位调整,提升呼吸肌力量和耐力。

抗阻呼吸训练:利用呼吸训练器械增加吸气或呼气阻力,使呼吸肌在受控负荷下工作,从而提高肌肉力量。训练设备如阀门式呼吸训练器,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增加负荷,避免疲劳。

深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间歇性深吸深呼气,促进肺泡膨胀和肺容量恢复,减少肺不张和分泌物潴留。

姿势调整辅助呼吸:合理的体位能协助呼吸功能。护理中常采取坐位或前倾姿势,减少胸廓运动阻力,改善呼吸肌力学环境。配合呼吸训练,增强训练效果。

注意事项:呼吸肌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适度负荷”的原则,避免训练过度引起肌肉疲劳或呼吸衰竭加重。训练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训练期间监测症状变化,调整方案。

慢阻肺呼吸训练的护理实践及指导策略

呼吸训练虽效果显著,但需科学、系统的护理指导,确保训练安全和有效。

个体评估与方案制定: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状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评估患者的理解能力和配合程度,确保训练方案科学合理。

规范指导与持续监督: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呼吸方式。定期评估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及症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

家庭支持与长期管理:慢阻肺为慢性疾病,呼吸训练需长期坚持。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其在家庭环境中正确执行训练,鼓励建立持续训练习惯,促进自我管理能力。

结语

呼吸训练在慢阻肺护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呼吸肌训练,结合科学护理指导和家庭支持,患者可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建议慢阻肺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团队,系统开展呼吸训练,推动健康呼吸、优质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