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伟芳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10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能抵御外界病菌侵袭,还承担着调节体温、感知触觉的重要功能。当烧伤发生时,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如同坚固的 “城墙” 出现缺口。整形外科护理就像一场精密的 “修复工程”,从创面处理到功能重建,每个环节都影响着皮肤的 “重生” 质量。

烧伤初期:阻断损伤的 “黄金 72 小时”

烧伤后的前 72 小时是控制损伤扩散的关键阶段。此时皮肤的保护屏障已失效,体液会从破损处大量渗出,感染风险骤增。整形外科护理的首要任务是精准评估烧伤深度与面积——Ⅰ 度烧伤仅损伤表皮,表现为红肿疼痛;浅 Ⅱ 度烧伤累及真皮浅层,会出现水疱;深 Ⅱ 度烧伤已伤及真皮深层,创面呈红白相间状;Ⅲ 度烧伤则全层皮肤坏死,形成焦痂。

医护人员会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阶梯式处理:对于 Ⅰ 度和浅 Ⅱ 度烧伤,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含银离子的抗菌药膏,再用透气敷料覆盖,既能保持创面湿润,又能防止细菌滋生;深 Ⅱ 度以上烧伤需进行 “切削痂手术”,在麻醉状态下清除坏死组织,为后续修复创造条件。同时,通过静脉补液维持体液平衡,这一步如同为干涸的土地 “补水”,能避免休克等致命并发症。

修复阶段:构建皮肤再生的 “基础框架”

当创面进入稳定期,整形外科护理将转向组织修复。对于面积较小的深 Ⅱ 度烧伤,自体皮移植是常用手段 —— 从患者自身健康部位(如大腿内侧)取下薄层皮片,移植到创面上。这些 “皮肤种子” 能在新环境中存活并逐渐生长,最终覆盖创面。

若烧伤面积较大(超过 50% 体表面积),自体皮源不足时,会采用 “异种皮覆盖 + 自体皮微粒移植” 技术。先将猪皮等异种皮覆盖创面暂时封闭,再把自体皮剪成微粒均匀播撒,如同播种一般,让皮肤细胞逐步增殖。术后护理需严格控制室温在 28-32℃,保持创面湿度在 90% 左右,这种 “温室环境” 能显著提高皮片成活率。

功能重建:让皮肤既 “完整” 又 “好用”

皮肤重生不仅要恢复外观,更要保障功能。面部烧伤患者需重点保护眼睑和口唇功能,通过按摩和被动运动防止眼睑外翻、嘴角挛缩;手部烧伤后,医护人员会定制弹力套压迫瘢痕,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抓握训练,避免手指关节僵硬。

瘢痕管理是功能重建的核心。在瘢痕增生期(烧伤后 3-6 个月),采用 “压力治疗 + 激光干预” 联合方案:白天佩戴定制压力衣持续压迫瘢痕,抑制纤维组织过度增生;每周进行 2 次点阵激光治疗,通过微小热损伤刺激胶原重组,让瘢痕逐渐软化平整。这种干预能将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风险降低 60% 以上。

特殊情况:儿童与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

儿童皮肤更薄嫩,烧伤深度往往比目测更严重,护理时需采用更温和的清创方式,避免过度损伤残存上皮细胞。同时,儿童生长发育快,瘢痕挛缩可能影响骨骼生长,需定期调整压力器具尺寸,结合生长周期制定动态护理计划。

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皮肤愈合能力弱。护理中要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C 促进组织修复,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 高血糖会显著延缓创面愈合,需通过饮食调控和药物干预将血糖控制在 7mmol/L 以下。

康复后管理:长期维护 “新生皮肤”

新生皮肤如同刚长出的幼苗,需要持续呵护。出院后患者需注意防晒,新生皮肤对紫外线极为敏感,暴晒可能导致色素沉着;洗澡时水温控制在 37℃左右,避免用力搓擦;日常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弥补新生皮肤油脂分泌不足的问题。

定期复查同样重要。烧伤后 1-2 年内需每 3 个月复诊一次,医生会评估瘢痕状态和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护理,能在 1-2 年后恢复正常生活,部分大面积烧伤患者虽需长期康复训练,但也能逐步回归社会。

整形外科护理对烧伤后的皮肤重生而言,是科学与耐心的结合。从紧急处理到长期康复,每个环节的精准操作都在为皮肤 “重建家园”。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移植、生物敷料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未来烧伤患者的 “皮肤重生” 之路将更加顺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