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庆兴  单位:武宣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2
175

面瘫是指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其中,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本身受损引起的,而特发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周围性面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认为与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寒冷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

特发性面瘫好发于青壮年,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通常起病急骤。若病程迁延,患者可能遗留面部瘫痪和联动障碍,影响面容及生活质量。针灸作为中医传统优势疗法,在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治疗手段。

面瘫: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

特发性面瘫多为突然发作,患者通常在清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活动异常,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硬无力、表情动作受限,典型表现包括: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病侧无法完成皱眉、闭眼、鼓气、咧嘴等动作。部分患者发作前有耳后疼痛,或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神经症状。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外貌,还可能对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为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脑源性病变,医生通常建议进行头颅MRI检查,以排除脑梗死、肿瘤或中枢性病变,同时配合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手段判断面神经损伤程度。确诊为特发性面瘫后,治疗原则是抗炎消肿、促进神经恢复。药物方面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神经营养剂(如甲钴胺)。物理疗法中,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因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而被广泛采用。

针灸:面瘫的“绿色疗法”

针灸是中医学传统治疗方式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在特发性面瘫的康复中,针灸通过刺激面部及全身相关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调节神经功能,促进面肌运动功能恢复。现代研究也证实,针灸能够增强面部肌肉电活动、调节神经递质分泌,辅助神经再生。

临床常选的局部腧穴包括太阳、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牵正等,远端穴如合谷、太冲、足三里用于增强整体调节作用。根据辨证分型,风寒袭络者加风池,风热犯络者加曲池;恢复期配足三里以扶正祛邪。若迎风流泪严重者加睛明穴,鼻唇沟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穴等。

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瘫需因人而异,但大多数患者在正规治疗后均能明显好转甚至痊愈。尤其在发病初期接受系统针灸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改善面肌功能。一般建议治疗周期为2~8周,每日或隔日针刺一次,根据恢复情况动态调整穴位组合与治疗策略,确保疗效最佳。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与康复建议

针灸虽是非药物治疗的绿色疗法,但为了保障治疗质量与恢复效果,仍需遵循一定原则并配合科学康复:

早期介入治疗,防止后遗症发生:针灸治疗应尽早开展,发病后3~7天内介入最为有效,早期治疗可减轻神经损伤,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提高痊愈率。若拖延治疗,可能会导致面部肌肉长期瘫痪,增加后期治疗难度。

选择专业医师,保障治疗安全:面部穴位结构复杂,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确保针刺深度、方向与刺激量恰当。避免粗暴操作,防止皮下出血、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保持疗程连续,避免中断:针灸需连续系统进行,一般以10~15次为1疗程。中途频繁更换方案或间断治疗,可能导致疗效下降,影响整体康复进度。

配合功能训练,促进神经重建: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寒邪再次侵袭。饮食应清淡,富含维生素B和优质蛋白质。可每日进行面部功能锻炼,如鼓气、吹口哨、咧嘴笑、抬眉等,增强肌肉张力与协调性。

保持心情舒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神经恢复。

根据病情变化,联合多种方法:对于恢复缓慢或伴有其他症状者,可在针灸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中药内服、拔罐、热敷、穴位注射、推拿等多种方法,增强综合疗效。

结语

特发性面瘫虽属良性病变,约70%~90%的患者可完全恢复,但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可能造成面部表情障碍、联动现象、肌肉萎缩等不可逆并发症,影响容貌与心理健康。

针灸疗法因其中医整体调节理念、绿色非药物干预方式、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势,已成为治疗面瘫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显著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是值得广泛推广的安全有效的康复方法。

如果您或亲友正在遭受面瘫困扰,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尝试针灸这一“古老而现代”的疗法,重拾笑容,拥抱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