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能够为身体摄入氧气,并维持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但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而言,由于呼吸功能减退,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神志不清、昏迷等一系列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也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重症呼吸衰竭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症状,那么重症呼吸衰竭都有哪些原因呢?如何治疗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重症呼吸衰竭的原因
1.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由于细菌或病毒入侵患者的肺部,对支气管和肺泡部位造成损害,可能会引起肺组织炎症、水肿和充血。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2. 痰液堵塞
如果病原体感染患者的肺部,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液。在正常情况下,痰液可以通过咳嗽等方式排出,但如果痰液堆积过多无法排出,可能会将患者的气道堵塞,从而引起重症呼吸衰竭。
3. 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呼吸是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换的过程,但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急性肺炎患者而言,由于肺部的灌注和通气无法匹配,血液中缺乏足量的氧气供给,二氧化碳也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而是在体内过度堆积,从而引起重症呼吸衰竭。
4. 肺血管病变
肺血管病变同样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重症呼吸衰竭。比如,肺栓塞是我们都熟知的疾病,在肺栓塞之后,肺部血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堵塞,血液对肺部的供给较少,有一部分静脉血液缺乏氧气交换,直接进入患者的肺静脉,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或者缺氧,从而引起重症呼吸衰竭。
5. 心脏疾病
除了肺部病变以外,心脏疾病同样可能会诱发患者出现重症呼吸衰竭,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律失常等。在患了这些心脏疾病后,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换气和通气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出现。
6. 神经肌肉病变
呼吸过程离不开呼吸肌和呼吸中枢的帮助,但如果患者出现神经肌肉病变,可能会导致呼吸肌麻痹或者呼吸肌无力,比如我们常听说的重症肌无力,呼吸肌缺乏相应的力量,无法维持患者的呼吸,从而引起重症呼吸衰竭。
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
1. 氧疗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通常缺氧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进行氧疗。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如果血氧饱和度下降需要尽快吸氧,并在维持90%以上血氧饱和度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吸氧浓度,可以选择面罩给氧、鼻塞给氧或鼻导管给氧。
2. 病因治疗
重症呼吸衰竭通常是由于肺部病变、心脏病变或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因此,针对病因治疗至关重要。比如,如果患者存在肺炎,医生需要明确肺炎的感染源,并针对病原体实施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则需要给予利尿强心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3. 一般支持治疗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需要通过液体管理来避免液体负荷过大或血容量不足。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液体输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体液潴留过多而加重心肺负担。其次,医务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并利用吸痰设备帮助患者清除痰液,保持气道通畅,从而改善症状。
4. 其他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能够辅助患者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医生需要立刻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治疗,维持患者的血氧水平。如果气管插管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及时实施气管切开,利用机械通气设备辅助患者通气。
综上所述,重症呼吸衰竭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重症呼吸衰竭,希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