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月经持续时间长,且经量会超过80毫升,但是月经却非常不规律。那么,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哪些类型呢?如何正确护理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功能性子宫出血分为2种类型
1.有排卵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排卵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女性生殖系统较为常见的现象。出血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间阶段,尤其是在排卵期前后。这一时期女性的卵巢遵循自然的生理规律,周期性地释放成熟的卵子。而当排出的卵子未能成功受精,随着周期的推进子宫内膜将开始退化,并通过月经的方式排出体外。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即使排卵过程正常进行,但子宫内膜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表现出异常状况。如激素水平的失衡或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皆会导致内膜过度增生或脱落不完全,从而引发子宫异常出血,多表现为轻微的出血、褐色分泌物。与正常的月经流量相比这类出血的量往往较少。
2.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指的是女性在没有排卵的情况下出现子宫出血的现象。这种出血情况通常发生在更年期和青春期的女性身上,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或大量出血。而导致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激素水平波动为常见原因。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在月经周期中会发生变化,若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会导致子宫内膜无法正常生长和脱落,从而引起出血。另外,卵巢功能减退也是导致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之一。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卵巢功能会逐渐减退,从而导致排卵不规律或完全停止排卵,进而引发出血。除此之外,子宫结构异常也会导致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这些病变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导致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如何护理?
1.避免精神太紧张。精神压力作为诱发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护理中需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处于焦虑和高压状态下,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失衡,这一生理变化会加剧子宫出血的症状,还可能引发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等连锁反应。因此,患者应当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如聆听舒缓的音乐、通过朗读来转移注意力。此外,还可以与朋友和家人交流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从而缓解压力。
2.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深远且多面,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若频繁暴饮暴食,会直接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而激素水平波动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平衡,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状态,使得子宫内膜变得更加脆弱和不稳定。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重视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借此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以缓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症状。同时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此类食物可能会刺激子宫,加重出血症状。
3.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减少炎症的发生。因此,存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位。温水能够去除污垢和细菌,同时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此类清洁剂会破坏外阴部的自然菌群平衡。在月经期间需及时更换卫生巾,因卫生巾长时间使用后会变得湿润,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患者应定期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部的干爽,以预防细菌生长。此外,还需注重内裤的选择,棉质内裤为首选,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减少对皮肤的摩擦。与其他材质相比,棉质内裤更加柔软舒适,能够保护皮肤的健康,吸收汗水的同时,保持会阴部的干爽,从而大幅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