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难免会磕磕碰碰,不小心受伤,但是您真的认真处理伤口了吗?有人可能觉得伤口小,不碍事,但要当心了!小伤口存在大隐患,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可能会感染破伤风杆菌,甚至发展为重症破伤风,遭罪花钱不说,还可能要命。下面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跟大家聊聊破伤风。
案例:一位19岁女性患者,在院子里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滑倒,跌破左侧小腿,伤口流血,当时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医生给予清创处理,并建议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患者拒绝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签字。受伤7天后患者逐渐出现乏力,张口困难,不能进食、饮水,颈背部、腹部、四肢肌肉僵硬、疼痛,于是到笔者医院就诊,诊断为重症破伤风。医生再次给予伤口清创换药、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抗破伤风杆菌等治疗,但患者病情仍然持续进展,出现全身痉挛,最终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经过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镇痛镇静、控制痉挛、抗感染、气管切开、营养支持、伤口换药等综合治疗后,患者于发病后第28天好转出院。出院时患者能自主进食、说话、在床旁行走。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释放破伤风毒素(主要是破伤风痉挛毒素),引起以肌肉痉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铁锈、灰尘、粪便中,因此伤口接触到上述物质均有感染破伤风杆菌的风险,尤其是深而窄、有异物残留的伤口。破伤风可在患者受伤后1~54 d内发病,潜伏期一般为7-8 d,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破伤风有哪些临床表现?
大部分破伤风患者最初症状为乏力、头晕等,此阶段患者常常被误诊为神经内科相关疾病而收到神经科治疗。患者肌肉僵硬、痉挛具有一定特点,这与不同部位肌肉受累顺序不一有关,通常最先受累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因此,患者通常最先出现张口困难、饮水呛咳、无法进食,继而出现苦笑面容、颈项腰背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全身肌肉抽搐、呼吸困难,可伴有心率增快、大汗淋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破伤风关键在于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应加强宣传,按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受伤后应到医院及时彻底处理伤口,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破伤风毒素,能够有效预防破伤风。一般来讲,深而窄的伤口、有异物残留的伤口、被土壤、铁锈等污染的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可能性大,但临床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患者,反复询问患者,其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查体也未见明显伤口或伤口愈合痕迹,可能是较浅表的伤口,未能引起患者注意,尤其是在干农活或者其他接触到泥土的工作时。
所以我们建议,不管伤口大小、深浅,不管刺伤、跌伤、烧伤、砸伤、动物咬伤或是烟花爆竹炸伤,都应该到医院及时就诊,及时处理伤口并根据医生建议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如果得了破伤风怎么办?
如果感染破伤风杆菌,出现上述张口困难等系列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虽然重症破伤风死亡率高,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尤其是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破伤风也是可以治愈的。破伤风患者受到光线、声音等刺激会出现肢体痉挛、抽搐,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避免声光刺激。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如及时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使用青霉素或者甲硝唑抗感染、视伤口情况选择清创换药、镇静、控制痉挛、营养支持、针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预防血栓、对症支持治疗等。对于重症破伤风患者需要到ICU监护、治疗,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处理。
破伤风病程较长,通常在3-4周,重症病例病程可长达6周以上,许多患者长期镇静、卧床可能会发生肺部感染、压疮、肌肉萎缩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