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当骨折发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也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疾病发生率,在骨折之后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处血流速度,也能够增加肌肉的力量,防止出现肌肉萎缩现象的发生,那么对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应该如何进行?
导致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哪些?
在骨折患者术后导致出现静脉血栓的因素比较多,总结起来可以说,只要是造成了静脉窦血液高凝、静脉损伤等原因都会导致出现静脉血栓的现象。骨折手术属于一种较大的骨科手术,在围手术期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出现下肢静脉血流回流速度变慢,进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增加,而早期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因为症状比较轻微,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全身症状或者局部症状,同时这些因为血栓形成的症状很容易被手术之后的一些反应以及疼痛现象所掩盖,所以不容易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对于此类患者早期的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也变得十分困难。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康复,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做好护理工作成为关键。
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如何护理?
基础护理
从基础护理层面进行分析,需要加强对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工作,如果患者存在高凝血状态,则需要做好预防性措施,可以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对患者进行处理。此外,在患者患肢足跟下放置柔软的垫子,确保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以维持舒适的体位。为了确保患者静脉血管得到保护,如果患者需要多次进行穿刺,则可以优先使用可留置的深静脉导管,还需避免在下肢进行输液和采血。还需对此类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在手术之后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并且在手术之后嘱咐患者根据手术之后的康复姿势比如平卧位,抬高患肢姿势等来进行体位的变化。还需要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防止出现压疮的现象。
饮食护理
选择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成分的食物,如水果(蓝莓、草莓等)、蔬菜(绿叶蔬菜、胡萝卜等)、鱼类(富含ω-3脂肪酸)等。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适度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控制水肿和血压。
疼痛护理
在医生指导下,适时给予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弱效阿片类药物。同时,结合物理疗法,如冷热敷、按摩和理疗,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个体化的疼痛评估和定期的医护沟通,有助于调整疼痛管理方案,以确保患者在术后舒适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康复。
健康教育
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文化程度来进行针对性的普及,需要注意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语气足够的温柔,让患者能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还可以为此类患者普及一些同种疾病的治愈案例,以此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患者认知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会得到显著的降低。
一般护理
一般来说,骨折手术之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期一般是在手术之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在这个时间段之内需要对患者的下肢血流情况严格的观察,能够对比患者的患肢以及健康下肢的颜色,皮肤的温度以及感觉的测量,如果患者的患肢出现了肿胀,出现皮肤温度下降以及大腿根部压痛或者是小腿肌肉牵拉痛等现象便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告知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来制定出相对应的治疗以及护理的方案。
总之,骨折术后因为长期卧床等因素,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对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知识拥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能够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