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又到流感高发季。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咳嗽不止……流感可不是普通感冒,它传染性强、并发症凶险。科学预防就是最有效的“疫苗”。这份保姆级防护指南,助您筑牢健康防线。
为什么流感必须严阵以待
流感传染极强:一个喷嚏含百万病毒,1米内直接吸入可中招,接触污染物2-8小时仍有传染性。
症状更猛:突发39℃+高烧、头痛欲裂、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咽痛可持续2周。
并发症凶险:肺炎、心肌炎、脑炎、中耳炎,尤其威胁老人、幼儿、孕妇、慢病患者。
每年变异:病毒常变脸,需每年接种新疫苗应对。
核心防御三件套:疫苗+卫生习惯+免疫力
第一道盾牌:流感疫苗
谁必须打? 答案是,6月龄以上儿童(6月龄-8岁首次接种需2剂)、60岁及以上老人、孕妇(任何孕周均可,保护母婴)、慢性病患者(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低下等)、医务人员、托幼/学校教职工、养老院员工、肥胖者(BMI≥30)。此外,强烈建议,与高危人群同住者、照顾婴幼儿者接种流感疫苗。
最佳时机:居住地开始提供本年度疫苗时即可接种,一般10月底前完成接种(南方可延长至次年1月),保护期6-8个月。
重要提醒:流感疫苗可与新冠疫苗可同时接种(分不同部位)。 鸡蛋过敏≠疫苗禁忌(最新指南明确)。轻微感冒无发热可接种。并且,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因为毒株会变,抗体水平会降。
第二道防线:切断传播链(日常黄金法则)
首先,是洗手。
关键时机:回家后、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后、触摸公共物品(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扶手等)后、接触病人前后。正确方法:流动水+肥皂/洗手液,采用“7步洗手法”,即指尖、指缝、手腕全覆盖!无水时用含酒精(≥60%)免洗凝胶。
其次,是呼吸道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窝完全遮挡口鼻(勿用手)。此外,用后纸巾立刻丢入封闭垃圾桶,并洗手。
再次,科学佩戴口罩。人群密集/密闭场所(医院、地铁、超市)、接触病人时,佩戴外科口罩或N95/KN95。注意,需确保遮住口鼻,捏紧鼻夹,脏污潮湿及时更换,勿重复使用。
再次,远离“高危区”。流感季少去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商场、集市、娱乐厅等)。同时,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者。
最后,环境清洁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雾霾天用空气净化器)。门把手、手机、键盘、玩具等高频接触物,用含氯消毒剂(如稀释后的84消毒液)或酒精棉片定期擦拭。
第三重保障:强化自身免疫力
吃出抵抗力:建议多吃深色蔬果(维C+抗氧化剂):西兰花、菠菜、橙子、猕猴桃。优质蛋白是免疫基石:鸡蛋、鱼虾、瘦肉、豆制品。补充维D(晒太阳或摄入鱼肝油、强化奶)、锌(牡蛎、坚果)。另外,切记要喝够水,根据身体需求多饮水(温开水/淡茶),保持呼吸道湿润。
动则生阳:每周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慢跑、太极拳)≥150分钟,增强心肺功能。避免过度疲劳,运动后及时保暖。因为睡得好,病毒少。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严重削弱免疫力)。还需要保暖防寒,别着凉,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护好脖颈、背部、脚踝。出汗后勿立刻脱衣吹风。还需特别注意管理慢性病,即糖尿病、哮喘等患者严格控制病情,减少感染风险。
特殊人群加强防护
孕产妇:及时接种疫苗,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加强营养,出现症状立即就医。
婴幼儿:6月龄以下宝宝靠“间接免疫”,即全家接种疫苗+接触者严格洗手戴口罩。勤洗手、不摸脸、玩具定期消毒,避免带至密闭、人多的场所。
老人/慢病患者:优先接种疫苗,外出戴口罩,居家监测血氧/体温。控制基础病,备齐常用药,症状加重速就医。
医务人员/照护者:严格手卫生、防护装备,避免带病工作。
高频疑问解答
Q: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得流感?
A:疫苗效力约40%-60%,但可大幅降低重症/死亡风险。如同“防弹衣”,中弹也能保命。
Q:板蓝根/维生素C能预防吗?
A:无证据。均衡饮食优于补充剂,药物预防仅限医生评估的高风险人群(如奥司他韦)。
Q:家里有人中招怎么办?
A:患者单间隔离,戴口罩。分餐分用具,专用垃圾桶。加强通风消毒(含患者接触表面)。照顾者戴N95口罩,接触后立即洗手。
Q:熏醋、喝白酒能杀病毒?
A:谣言。熏醋刺激呼吸道,白酒伤肝,均无效且有害。
关键行动清单
立即预约全家流感疫苗(尤其高危人群)。
教会孩子正确洗手和咳嗽礼仪。
包里常备口罩、酒精湿巾、密封袋(装用过的口罩)。
设定手机提醒每日开窗通风。
制定健康菜单:本周多吃3种深色蔬菜和2种高蛋白食物。
流感预防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用科学筑起防护墙,让流感季少一份病痛,多一份安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