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  单位:珙县中医医院 血透室  发布时间:2025-08-15
1058

很多透析患者都会有这样的困扰:每次透析结束后,总感觉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甚至连简单的日常活动都觉得吃力。这种疲劳感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让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事实上,透析后的疲劳并非不可改善,通过科学的调理和管理,多数人能有效恢复体力,提升生活状态。

一、先搞懂:透析后疲劳从何而来?

透析后的疲劳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透析过程中人体会经历体液快速变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导致肌肉能量代谢效率下降。其次,透析患者常存在贫血问题——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身体组织缺氧就会引发乏力。此外,营养摄入不足、睡眠质量差、心理压力大等因素,也会加重疲劳感。

值得注意的是,若透析后突然出现极度疲劳,同时伴随心慌、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警惕低血压、低血糖或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二、科学饮食:为身体“充电”的关键

饮食管理是改善透析后疲劳的基础。透析会导致蛋白质流失,患者需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每日摄入量建议为每公斤体重1.2-1.5克,但需避免过量增加肾脏负担。

能量供给同样重要,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可选择全谷物、薯类等低升糖指数食物,缓慢释放能量以维持体力。透析后可适量补充水果(如苹果、梨),补充维生素和钾元素(但需根据血钾水平调整)。

水分控制需个体化,若透析后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乏力,建议每日饮水量为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此外,需根据血磷、血钾指标调整饮食,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和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过量摄入。

三、合理运动:激活身体机能

很多患者认为透析后应“静养”,实则适度运动能有效改善疲劳。透析结束24小时后,可从轻度运动开始,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次10-15分钟,每周3-5次。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从而缓解乏力。

运动时需注意:避免在透析当天或血压波动较大时运动;若出现胸闷、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可在家人陪同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身体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对于肢体水肿的患者,适度的肢体活动还能促进体液循环,减轻水肿带来的沉重感。

四、优化透析方案:减少身体“损耗”

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优化透析方案,能减少透析过程对身体的“冲击”。例如,通过调整透析液浓度、血流速度,避免透析中血压大幅波动;采用高通量透析或血液滤过,更有效地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减少毒素蓄积导致的乏力;规律透析、保证充分透析(每周至少12小时),避免毒素和水分蓄积。

五、改善睡眠与心理:为体力“蓄能”

睡眠不足会直接加重疲劳感,透析患者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饮浓茶、咖啡,可通过听轻音乐、温水泡脚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若存在严重失眠,需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采用药物辅助治疗。

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体力恢复。透析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消耗心理能量,加剧身体疲劳。可通过加入患者互助小组、与家人朋友沟通、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升能量水平。

六、细节护理:减少体力“无谓消耗”

透析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让身体有充分的恢复时间。起身、站立时动作放缓,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头晕乏力。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感染会极大消耗体力,加重身体负担。

定期监测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例如,若透析后体重下降过快(超过干体重的3%),可能因脱水过多导致乏力,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超滤量。

透析后的疲劳感并非“不治之症”,而是身体发出的“需要调整”的信号。通过科学饮食补充能量、适度运动激活机能、优化治疗减少损耗、改善身心状态蓄能,多数患者能有效缓解疲劳,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节奏。记住,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才是改善体力的关键。让身体慢慢“充电”,才能更有力量面对每一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