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琴琴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292

糖尿病,这个“甜蜜的负担”正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护理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糖尿病患者日常护理的那些事儿,从血糖监测到饮食管理,方方面面都给您说清楚。

血糖监测:掌控病情的“晴雨表”

1.监测频率有讲究

血糖监测的频率因人而异。对于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可能需要每天监测4-7次,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而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监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每周选择1-2天,每天监测4次左右即可。不过,无论病情如何,都要定期监测,不能偷懒哦。

2.监测时间要记牢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时间可要记牢。空腹血糖是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没进食,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主要用于评估胰岛素基础分泌能力和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计时,2小时后测,可了解进食后血糖升高幅度和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睡前血糖一般在晚上9-10点测,能判断是否需加餐,预防夜间低血糖。

3.正确操作很重要

监测血糖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血糖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采血前,要先洗净双手并擦干,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手指指尖两侧。采血时,不要过度挤压手指,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液,影响检测结果。同时,要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饮食管理:吃出健康“新滋味”

1.控制总热量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出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一般来说,体型肥胖的患者要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体型消瘦的患者则可以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

2.食物选择有学问

糖尿病患者在食物选择上可得用心。主食优先选粗粮、杂豆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红豆等,它们消化吸收慢,能防止血糖飙升,要减少白米饭、白面包等精制谷物的摄入。蔬菜营养丰富又热量低,是控糖好帮手,每天得吃够,尤其多吃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绿叶和深色蔬菜。血糖稳定时,可选苹果、柚子、草莓等低糖水果,在两餐间适量吃。优质蛋白质选瘦肉、鱼类等,但得控制量,别给肾脏添负担,同时还要少吃动物油、油炸食品,多吃橄榄油、鱼油。

3.合理分配三餐

将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中,一般可以按照早餐1/5、午餐2/5、晚餐2/5的比例,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血糖波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锻炼:为健康“助力”

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容易坚持。运动强度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确定,以运动时能正常交谈为宜。

2.运动时间和频率有要求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分5天进行,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这样既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又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3.运动前后要注意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一下关节和肌肉,避免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不要立即停止运动或坐下休息。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糖果、饼干等食物,以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

心理调节:保持“乐观心态”

1.正确认识疾病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只要积极治疗、合理护理,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不要过分焦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

2.学会释放压力

当感到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也可以参加一些糖尿病患者的交流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和支持。

五、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做好日常护理,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