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阻肺,也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类疾病的明显特征就是导致人体肺功能下降,影响呼吸系统。该病发作后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以减轻病症,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同时,科学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慢阻肺常见症状
1.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患者最为重要的症状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和焦虑的主要原因,由于患者经常被描述为呼吸短促、哮喘等,因此慢阻肺的早期症状只在患者工作时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常生活中,患者甚至是在休息的时候,都会感到呼吸短促,这些都是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2.导致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通常是慢阻肺的首发症状,由于最初的咳嗽是间歇性的,患者通常在早晚咳嗽,夜间咳嗽不明显,咳嗽时少痰或有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
3.导致咳痰
通常慢阻肺患者在咳嗽后,会咳出少量的黏液,但是对于慢阻肺病情严重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早上的痰液会比较多,这是因为慢阻肺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从而造成患者早晨体内有大量的脓痰需要及时排出。
4.导致呼吸困难和胸闷
部分病人,尤其是重病患者,会有明显的喘息,这与呼吸费力和肋间肌肉收缩有关,而在临床上,如果听诊时没有明显的喘息声,就不能排除慢阻肺的可能。
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对慢阻肺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同时应当保障病房环境的整洁,对病房内的卫生定期进行打扫,及时清除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将物品有序的摆放在病房内,降低对患者行动的影响。同时,应当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保障病房内空气清新、流通。调整室内的湿度以及温度,并对室内的噪音进行一定的控制,降低对患者的外在刺激,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2.营养支持护理
慢阻肺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且肠胃的营养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如果不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营养支持护理,便会导致其机体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呼吸肌收缩能力进一步减退,更加容易诱发呼吸衰竭、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总体来说,慢阻肺患者的饮食应当少食多餐、多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提高患者的体质水平和免疫能力,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与控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用药护理
药物在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被认为是治疗其病情的最为关键的一环。所以患者应当严格遵从医嘱服药,护理人员也应当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护理。除使患者能够遵从医嘱进行服药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患者不同药物的功效、作用、服药方法,使其了解正确服药的重要性、在服药后会出现何种不良反应,并教授其应对的方法。如若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则可运用正面案例对患者进行用药的宣教,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避免患者随意增减药物,确保药物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
4.心理护理
慢阻肺具有病程较长且病情反复的特征,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身心均会承受极大的压力,进而引发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如若患者出现了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手段,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护理人员应当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保持对患者的尊重,并对患者进行关爱,使其树立对治疗的自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疾病的治疗。
5.健康教育
许多患者由于对慢阻肺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不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就会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的。护理人员应当用患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其讲解与慢阻肺有关的知识,例如发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等等,使患者能够进一步对慢阻肺形成科学、客观的了解,消除患者对这一疾病的认知误区,使患者能够明确配合治疗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依从性,同时也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