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荧楠  单位:广元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56

提到中药,很多人想到药铺抽屉里的神秘药材和苦涩的药汤。其实,不少中药就藏在我们日常饮食和生活里。它们既是食材、调味品,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病调理药材。遵循“药食同源”的智慧,下面就一起来认识几种最常见的“生活中药”,看看它们的健康价值。

厨房里的“调味中药”

1.生姜:厨房里的“散寒小能手”

生姜是家家厨房都有的调味品,也是中医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比如,淋雨后喝一碗生姜红糖水,能驱散体表寒气,预防感冒。吃了生冷食物胃痛、恶心时,含一片生姜或喝姜茶,能缓解胃部不适。生姜性温,容易上火、口干舌燥的人要适量食用,晚上不宜多吃,以免影响睡眠。

2.大蒜:调味又抑菌

大蒜生吃辛辣,熟吃香浓,是炒菜、凉拌菜的“灵魂调料”,也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大蒜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能“解毒杀虫、消肿止痢”,传统上用于处理肠道不适、缓解皮肤疮肿。现代医学发现,大蒜中的大蒜素能抑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效果,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大蒜刺激性较强,空腹吃刺激胃黏膜,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少吃。另外,大蒜吃多了“伤目”,有眼疾的人要控制量。

餐桌旁的“滋养中药”

1.红枣:“天然维生素丸”的养生之道

红枣是中国人熟悉的“养生食材”,煮粥、煲汤、泡水都常用,在中医里是“补中益气”的代表中药。中医认为,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合气血不足、容易疲劳、失眠多梦的人。从营养看,红枣富含维生素C、铁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高数十倍,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红枣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吃。红枣质地黏腻,脾胃虚弱、容易腹胀的人不宜一次吃太多,每天3-5颗即可。

2.山药:健脾养胃的“温和补品”

山药能蒸着吃、煮着吃,也能入药,是“药食同源”的典范。中医认为,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对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以及肺虚引起的咳嗽都有调理作用。山药性质温和,几乎没有副作用,老人、小孩、孕妇都能吃,是全家皆宜的养生食材。

药箱里的“应急中药”

1.菊花:清热降火的“日常凉茶”

菊花有黄菊、白菊、胎菊之分,能泡水当茶喝,也是中医“清热泻火”的常用药。中医认为,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上火时喝菊花茶能缓解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用眼过度时喝能缓解眼睛干涩、疲劳。另外,菊花中的黄酮类物质能抗氧化,保护眼睛视网膜,对缓解视疲劳有帮助。菊花性微寒,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长期喝,经期女性也最好少喝。

2.金银花:清热解毒的“夏季良药”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花开时先白后黄,是夏季常喝的“凉茶原料”,也是中医“清热解毒”的要药。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夏天长痱子、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时,用金银花泡水喝能缓解症状。现代医学发现,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成分能抗炎、抗菌,对呼吸道感染、皮肤炎症有辅助治疗效果。金银花性寒,体质虚寒、容易怕冷的人不能多喝,更不能长期当日常茶饮。

这些藏在生活里的中药,用好了能调理身体、预防小毛病。但“是药三分毒”,即使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适量食用。温性的生姜、红枣,热性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的菊花、金银花,虚寒体质的人要慎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