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小娟  单位:眉山市中医医院 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140

当花粉季的喷嚏接连不断,或是关节莫名肿痛时,你可能正遭遇免疫系统的 “失控”。这个本应守护健康的 “防御部队”,一旦出现失调,就会把矛头对准自身或无害物质,引发过敏、自身免疫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免疫失调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与应对方法,已成为维护健康的重要课题。

免疫系统:精密却脆弱的 “防御网络”

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由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免疫细胞(如 T 细胞、B 细胞)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组成,能精准识别并清除细菌、病毒等外来入侵者,同时对自身组织保持 “宽容”。这种 “识别自我、排除异己” 的平衡,是免疫系统健康的核心。

但这个精密系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环境污染中的 PM2.5 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免疫屏障;长期熬夜会抑制 T 细胞活性,降低免疫监视能力;高糖高脂饮食则会引发慢性炎症,干扰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数据显示,近 30 年来,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长了 3 倍,自身免疫病患者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这些都与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免疫失调密切相关。

过敏:免疫系统的 “草木皆兵”

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的结果。当花粉、尘螨、牛奶等过敏原进入人体,免疫系统误将其当作 “敌人”,会启动防御机制:B 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如 IgE),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皮肤瘙痒、打喷嚏、哮喘等症状。

不同年龄段的过敏表现各有特点。婴幼儿常见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腹泻、湿疹;青少年多受花粉过敏困扰,春季出现鼻塞、眼痒;成年人则可能因尘螨过敏诱发哮喘。值得注意的是,过敏具有 “渐进性”,儿童期湿疹可能发展为青年期哮喘,这种 “过敏进程” 提示免疫系统持续处于敏感状态。

预防过敏需从减少接触过敏原入手:花粉季关闭门窗,外出佩戴 N95 口罩;定期用 55℃以上热水清洗被褥,杀死尘螨;过敏体质者避免食用未尝试过的高蛋白食物。症状发作时,抗组胺药能缓解轻度不适,严重哮喘患者则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时控制气道炎症。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的 “窝里反”

相较于过敏的 “错认外敌”,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的 “自相残杀”。当免疫耐受机制被打破,T 细胞和抗体开始攻击自身组织:攻击关节滑膜会引发类风湿关节炎,攻击胰岛 β 细胞则导致 1 型糖尿病,攻击甲状腺会造成甲亢或甲减。

这类疾病往往 “偏爱” 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女性占比达 90%,这与雌激素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有关。自身免疫病还具有 “隐匿性”,早期症状可能只是疲劳、低热,容易被忽视。例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初期仅表现为甲状腺轻微肿大,数年后才出现甲减症状。

目前,自身免疫病无法根治,但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1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替代治疗,弥补受损胰岛的功能;甲状腺疾病则可通过激素替代或抗甲状腺药物调节。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能减少免疫系统的 “过度激活”。

重建免疫平衡:从生活细节入手

免疫失调并非不可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帮助免疫系统 “回归正轨”。饮食上,增加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摄入,可减轻慢性炎症;每天吃一把坚果(如核桃、杏仁),补充锌元素和维生素 E,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功能。

运动是调节免疫的 “天然良药”。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免疫细胞循环,提高抗病能力,但需避免过度运动 —— 马拉松等极限运动后,免疫系统会出现短暂抑制,此时反而容易生病。

此外,肠道健康与免疫密切相关,70% 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黏膜。每天摄入 20 克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苹果),或适量补充益生菌(如酸奶、纳豆),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为免疫系统提供稳定的 “后勤支持”。

免疫系统的平衡,是健康的隐形基石。当过敏喷嚏、关节疼痛等信号出现时,别再简单归咎于 “体质差”,这可能是免疫失调发出的警报。通过规避诱因、科学调理,我们能帮助免疫系统找回 “精准防御” 的能力,让这支 “健康卫士” 重新发挥应有的守护作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