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烁  单位:梅州市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33

在快节奏生活中,胃痛成了常见困扰——可能是空腹赶车时的隐痛,也可能是吃辣后的剧烈痉挛。不少人硬扛或乱服止痛药,反而加重不适。下面分享科学的“胃痛应对指南”,从即时缓解到日常预防,帮你轻松应对胃部不适。

即时缓解:4个“急救小妙招”,快速减轻疼痛

胃痛突发时,试试这4个无须药物的方法,多数轻微不适10~20分钟内可缓解。

姿势调整:放松胃部肌肉。胃痛多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有关,调整姿势能放松肌肉。坐着疼痛时,身体微前倾,双手轻按上腹部(肚脐上方3厘米左右),减轻胃部压迫;站立或走动时疼痛,坐下后屈膝抱膝,让腹部处于“无牵拉”状态。避免弯腰驼背(挤压胃部)或挺直腰板(加重肌肉紧张)。

热敷止痛:适合“受凉型”胃痛。秋冬吃生冷食物、受凉引发的胃痛,可热敷缓解。用热水袋或暖宝宝(40℃~50℃,手背试不烫),裹毛巾敷肚脐上方5厘米处,每次15~20分钟,促进胃部血液循环、放松平滑肌。注意:若伴随烧心、反酸,别用热敷,以免加重胃酸分泌。

温和饮食:给胃“减负”而非“禁食”。胃痛时空腹会让胃酸刺激胃黏膜,加重疼痛。正确做法:先喝温白开水稀释胃酸,小口慢咽,避免呛咳;烧心反酸时,喝半杯(不超过100毫升)无糖苏打水来中和胃酸,别选含糖款,以免糖分刺激胃黏膜;疼痛缓解后饿了,吃小碗小米粥、几片馒头或苏打饼干,避免油腻、辛辣、过烫食物。若胃痛时伴随轻微腹胀,可顺时针轻揉腹部5分钟,促进肠道排气;避免喝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饮品,以免加重腹胀感,即使是温和食物,也需控制分量,比如小米粥一次别超过半碗,过量仍会增加胃负担。

穴位按摩:按对2个穴,辅助止痛。内关穴:手腕内侧横纹上两横指,两条肌腱间。拇指垂直按压,按3秒松1秒,重复15次,有轻微酸胀感即可。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手掌根部按揉,顺时针、逆时针各1分钟,坚持按揉还能减少胃痛发作。

日常预防:3个习惯,减少胃痛“找上门”

提前预防比缓解更重要,做好3件事可大幅降低胃痛概率。

守住“饮食关”:规律+清淡是核心。胃偏爱“定时定量”,再忙也要固定三餐时间,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吃饭充分咀嚼,每口食物嚼15~20次,让食物在口腔初步消化,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少吃生冷(冰奶茶、刺身)、辛辣(辣椒、大蒜)、油炸(炸鸡、薯条)食物,每周最多1~2次,别长期大量吃。若两餐间隔超过4小时,可适量加餐,选择原味坚果(3~5颗)、蒸苹果或无糖酸奶,避免用薯片、糖果等零食替代,既能缓解饥饿,又不会给胃带来额外刺激。同时,注意饮水时间,别在饭前半小时内大量喝水,以免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建议饭后1小时再少量多次饮水,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00毫升以内。

管好“情绪关”:别让压力“气到胃”。焦虑、紧张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胃酸紊乱,引发胃痛。每天留10分钟放松:坐直闭眼,双手放膝盖,鼻吸4秒、屏息2秒、口呼6秒,重复5~8次;也可听音乐、看短视频,放松情绪让胃“舒适”。

做好“保暖关”:别让腹部受凉。胃怕冷,腹部受凉易引发痉挛。换季时别穿露脐装、短款上衣,选能盖住腹部的衣服;睡前检查被子是否盖好腹部;夏天开空调不低于26℃,避免风直吹腹部。

警惕危险信号:这些胃痛,别靠“小妙招”硬扛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去消化科就诊,别硬扛,以免延误治疗。

胃痛持续不缓解:疼痛超6小时,或经饮食、按摩后仍无好转;伴随异常症状:呕血(鲜红或咖啡色)、黑便(柏油样发亮)、频繁烧心反酸(每天都有)、1个月内体重降5公斤以上;疼痛性质特殊:剧烈且固定在一处,或伴随发热、呕吐,需通过胃镜、B超明确病因。

总之,应对胃痛关键在“科学处理+提前预防”:轻微不适时,可用姿势调整、热敷、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等方法缓解;日常做好饮食、情绪、保暖管理;出现危险信号及时就医。这样才能守护胃部健康,远离胃痛困扰,享受生活与美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