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碧玉  单位:娄底市中心血站  发布时间:2025-08-06
7726

在医院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一袋看似不起眼的血液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从一位热心公民的无偿献血,到血液最终被输入患者体内,这短暂的旅程却凝聚了医学技术的精密协作与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一袋血的“生命接力”,揭秘这袋血从爱心出发到拯救患者生命的完整旅程!

采集:从源头把控血液质量

在医院的患者需要用血时,有人想过这一袋袋的血液都是从何而来吗?事实上,除了医院内部血液存量不足需要临时抽血之外,绝大多数的血液都来自于医院外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血站”。作为专门负责收集、检验、加工、存储以及供应血液及其相关制品的机构,血站通常会通过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吸引公众进行无偿献血,但为了保障血液的安全,血站在献血过程中会对献血者进行层层筛选,将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正在服用药物、患有传染性疾病等情况的献血者暂时劝离,献血之前还需要先采集少量的血液进行即时检测,在确认这些献血者的血液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会进行采集。

检验:确保血液的使用安全

为了保障血液成分的安全,避免不合格血液进入后续环节造成资源浪费,血站会将采集后的血液送往实验室进行多项严格检测,为了保障临床上的用血安全,需要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对同样的标本进行重复检测,这些检测能够确保血液不携带可传播性疾病。在血液入库之前,工作人员还应当进行最终的确认,包括对上述检测结果的再次确认、对血液保存液的检查以及对血液相关标签信息的核对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不合格的血液进入后续流程。

分离:血液成分的物尽其用

当血站提供的血液经过检验之后,这些血液并不会被直接送往医院,而是需要通过离心处理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这样才能确保血液中的每种成分都能满足特定患者的治疗需求。全血在离心机内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原本红色的全血将会逐渐分为颜色与质感完全不同的三层:其中,处于最上层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被称为血浆,其主要成分有水、血浆蛋白、电解质等;处于中间的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的薄层是白细胞与血小板层;而处于最下方的暗红色或鲜红色不透明层则是红细胞层。在经过离心处理之后,这些不同的成分将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红细胞可以输注给贫血或是大出血的患者,血小板可以输注给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等,这样就可以让血液中的所有成分“物尽其用”。

存储:严格的温度守护

在上一环节的分离过程中,一袋全血分离出的血液成分往往不会立即投入临床使用,而正确的存储是保障这些血液成分质量的关键。其中,红细胞通常需要放置在2~6℃的环境中进行冷藏保存,这个环境下保存的红细胞通常可以存放21~35天左右;血小板的存储需要在20~24℃的恒温环境中进行持续震荡保存,这样的保存方法可以避免血小板凝固,但即使这样保存的血小板也只能存储5天左右;而血浆则需要放置在零下18℃以下的环境中进行保存,而且从冷冻环境中取出并解冻之后的血浆必须立即使用而不可再次冷冻!为了确保这些血液成分的存储安全,血库通常会为所有存储设备配备可视化的温度显示装置与超限声光报警装置,而且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时对贮血容器内的温度进行记录,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血液成分的活性,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与有效性!

输注:精准匹配的生命接力

上文中,血液从采集到存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那么在临床上有患者需要输血时自然也马虎不得。在此过程中,首先,医生需要向血库开具用血申请并提交患者的相关信息,而血库则会根据患者的信息调出所需的血液制品,并通过交叉配血试验来确定血液制品与患者血液之间的兼容性,这一步是为了避免为患者输血时因血液不兼容而发生溶血反应;之后,血库就会在对应的存储状态下将血液制品送至医院以供使用,而医护人员在使用之前还需要严格核对血袋的标签、患者的信息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确认血液制品没有发生变质等情况;最后,医护人员就会根据血液制品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输注,其中红细胞通常需要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血小板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输注,而血浆则需要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以较快的速度完成输注。

综上所述,从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开始到精准输注的生命延续,这一看似短暂的过程可以说是医学技术、标准化流程与人文关怀交织而成的奇迹,正是因为有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环节,医护人员才能让每一滴血液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每一位需要用血的患者点燃希望的光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