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想通过服用药物或保健品来补充某些元素,维持身体健康。可是走进药店却犯了难,比如同样是钙片,有些包装上写了OTC,有些写了“保健食品”,到底如何选择,如何区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药品和保健品的相关知识吧。
一、药品与保健品的区别
1.定义不同
(1)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通常用于治疗较为复杂或严重的疾病,不得自行购买;非处方药,针对一些如感冒、头痛、腹泻等较轻的疾病或症状,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自行购买,我们常在药店看见的标着大大的OTC字样的区域,就是非处方药区域。
(2)保健品: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根据《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可以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
2.用途不同
(1)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或改善病患者的健康状况。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保健品:用于促进健康、强化营养、提高免疫力,通常不具有治疗疾病的目的。用于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强调维持健康而非治疗疾病。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主要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3.生产标准不同
(1)药品:在上市前必须通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具有确切的疗效、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不良反应明确,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其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必须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2)保健品: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可以在食品厂生产,其生产标准比药品低。其说明书也没有药品说明书严谨。
二、如何正确区分药品与保健品
1.看批准文号
(1)药品: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都有一个特定的批准文号,外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H(或Z.S.J.B.F)+8位数字,“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分包装药品、"B”代表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F”代表药用辅料。
(2)保健品: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统一审批和监管保健食品,外包装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J)+4位年份代码+4位顺序号”,“国”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代表国产,“J”代表进口。
2.看标识
(1)药品外包装标识有“红色OTC”(甲类非处方药)或“绿色OTC”(乙类非处方药)或“Rx”(处方药)标志,位于包装盒上方。
(2)保健品外包装的特殊标识是“蓝帽子”,一个类似蓝色帽子的图案,下面有“保健食品”四个字,保健食品四个字下面就是批准文号。没有“蓝帽子”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就是假的保健品。
3.看销售渠道
(1)药品仅能在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凭处方购买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
(2)保健品可在一般食品或非医药商店购买。
三、如何正确选择药品和保健品
1.若是治疗疾病应当及时就医,请不要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服用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2.不建议保健品和药品同服,因为保健品可能与药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3.不建议停用药品改用保健品,如果因保健品替代药品而影响了治疗效果,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4..服用保健品应当咨询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宜的保健品,且服用时间不宜过长,摄人过量会危害身体;
5.平时养生保健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