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丹妮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30

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心脏遭遇疾病侵袭,患者往往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然而,心脏康复这一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为众多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为什么要做心脏康复

心脏病术后康复管理常被忽视,导致死亡率、致残率高,患者身心俱疲,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而心脏康复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意义重大。

心脏康复: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过去,人们对心脏病术后康复存在静养误区。但现代医学发现,被动静养会带来诸多风险。如今心脏康复倡导主动干预,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康复方案。以冠心病患者为例,其病情稳定后,会从简单肢体活动逐步过渡到慢跑,在科学监测下,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康复转变。

科学干预

1.适当运动。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把握好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及注意事项,避免过度疲乏和劳累。运动训练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首先,进行低强度有氧准备运动,约5~10分钟。其次,开始进行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训练,比如散步、慢跑、跳舞、游泳、八段锦、太极拳等,再配合阻抗训练(轻负荷的器械或弹力)和柔韧性训练(拉伸等)。最后,放松运动5~10分钟。

2.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色彩斑斓的西兰花,被誉为“蔬菜皇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黄酮,能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血管。橙子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钾,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粗粮,如燕麦、糙米,相较于精米白面,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能缓慢释放能量,稳定血糖,减少心脏压力。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和低脂奶制品,为身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帮助修复和维持心脏组织。特别是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对心脏健康极为有益。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等,这些食物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容易在血管壁上堆积,导致血管狭窄,增加心脏病风险。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

3.心理健康。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放松方式可有效缓解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降低心脏病风险至关重要,患者应重视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有效方法维护心理平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友保持良好沟通,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入社区活动、兴趣小组等,不仅能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还能有效转移注意力,促进心理健康,从而降低心脏病风险。

4.药物处方。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降血脂、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控制心率、血压;ACEI/ARB类如培哚普利、缬沙坦、卡托普利,能控制血压、保护心功能。合理用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至关重要,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和进展。

5.戒烟处方。医生会通过询问吸烟年限、吸烟量和戒烟意愿,评估烟草依赖程度,为吸烟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和戒烟计划。必要时可采用戒烟药物,结合行为干预疗法,提高戒烟成功率。

科技赋能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被应用于心脏康复护理中,为患者带来更精准、高效的康复体验。远程监测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通过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患者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将数据同步到医院的康复管理平台。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这种远程监测模式,不仅方便了患者,使其无需频繁往返医院,还能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进展,调整康复方案。

总之,通过科学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让心脏真正重获“心”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