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雪金  单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  发布时间:2025-06-03
536

在儿科医疗中,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即将接受手术,尤其是全身麻醉,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挑战。全身麻醉实际上在小儿手术中应用广泛,它能使孩子在无痛、安静和肌肉松弛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小儿全身麻醉的全过程,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准备,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术前准备

心理安抚:首先,家长应尽可能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通过视频、书籍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全麻及手术的基本情况,减轻焦虑和恐惧。同时,家长自身的情绪也需保持稳定,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禁食禁饮:术前禁食禁饮是全身麻醉前的重要准备步骤。因为麻醉药物可能会引起呕吐反应,如果胃内有食物,呕吐物可能会反流到喉部,阻塞呼吸道,造成严重后果。

预防感冒: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会增加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如喉痉挛、喉头水肿等,因此,术前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如有感冒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推迟手术。

术前访视:手术前一天,病房护士会根据医嘱通知家属禁食禁水的时间,同时,患儿法定监护人需配合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进行术前访视,签署谈话同意书,并全面了解手术和麻醉的相关事宜。

麻醉过程

进入手术室:手术当天,患儿在手术室护士的陪伴下进入手术室。家长可在手术室家属等候区等待。对于可能与家长有分离困难的孩子(通常为9个月至6岁),医院可能会允许一位家长陪伴其进入手术间,待孩子意识消失后再离开。

建立静脉通路: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首先会在患儿的手臂或手部建立静脉通路,用于输液和注射麻醉药物。如果患儿无法配合,也可通过肌注麻醉药物或面罩吸入麻醉气体,使患儿入睡后再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

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全身麻醉的关键步骤,一般通过静脉给予麻醉药物,如丙泊酚等,使患儿迅速进入睡眠状态。同时,给予肌松药使患儿肌肉松弛,便于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麻醉诱导过程中,患儿会逐渐失去意识,进入深睡状态。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确保患儿在手术期间获得足够通气的重要措施。麻醉医师会在患儿喉部肌肉松弛后,通过其口腔(有时会是鼻腔)将一根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并固定好。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控制患儿的呼吸。

术中维持:手术开始后,麻醉医师会全程严密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并根据这些测量值来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实现精准麻醉。术中维持阶段既可用静脉麻醉药,也可用吸入麻醉药,以确保患儿在无痛、安静的状态下完成手术。

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会停用麻醉药物。随着药物代谢,患儿会逐渐苏醒。在麻醉后复苏室继续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送回病房。

术后护理

体位与饮食:术后患儿应尽量平卧或侧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2小时后可适量饮水,如口唇干涩可用棉签蘸水滋润口唇;术后6小时可先进食流食,不吐不呛后再根据医嘱食用其他食物。

密切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同时,注意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和疏导,避免术后躁动。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儿常见的不适反应之一。轻度疼痛时可通过调整舒适体位、安抚患儿、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缓解;也可根据医嘱给予解热镇痛口服药或栓剂。对于较大手术,建议应用术后镇痛泵,以持续缓解疼痛。

早期活动:在患儿精神、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束语

手术室小儿全身麻醉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麻醉操作和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作为家长,了解并积极参与这一过程,不仅能减轻自身的焦虑和恐惧,还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与未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