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2近日,一位64岁的男士因“高烧昏迷”被紧急送医,情况急转直下,一度生命垂危!罪魁祸首竟是——猪链球菌感染。所幸,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康复出院。这个惊险案例提醒我们:虽然少见,但猪链球菌感染起病凶猛、进展极快,绝不能掉以轻心!
“猪链球菌”是什么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顾名思义,是一种主要寄生在健康猪只(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体内的细菌。它通常与猪和平共处,很少引起猪的明显疾病,却拥有令人胆寒的“跨界”能力——感染人类。它并非罕见的新生事物,全球范围内均有散发病例报告,尤其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对普通人而言,它像潜伏在暗处的猎手,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发起攻击:
皮肤伤口入侵: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养殖户、屠宰工人、肉品加工人员、甚至家庭主妇在处理病猪、带菌生猪肉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时,如果皮肤存在哪怕微小的破损(如切割伤、擦伤、倒刺、湿疹),细菌便能乘虚而入。
消化道摄入:食用未彻底煮熟的带菌猪肉制品或受污染的食物水源,细菌可能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虽然此途径相对少见,但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人人都有可能感染,但职业暴露人群(猪相关从业者)无疑是高危群体。而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或皮肤破损者,则更容易成为它的目标。
感染后,身体会“报警”
感染后潜伏期很短,通常几小时到3天内就会发病,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
高烧休克型(败血症型):最常见!起病急如闪电,高烧、寒战、全身无力、恶心呕吐是典型信号。最凶险的是它可能飞速进展,引发严重休克、难以控制的出血、多个器官“罢工”衰竭。
脑膜炎型: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脖子发硬、神志不清是主要表现。更令人担忧的是,近一半的患者可能因此留下永久性听力损伤。
混合型:同时兼具以上两种类型的症状,病情最为危重,死亡风险最高。一旦怀疑感染,与时间赛跑就是救命关键
如果发烧并伴有皮肤出血点/瘀斑,尤其是近期接触过猪或生猪肉的人,务必立即告知医生!抽血进行血培养是确诊的最可靠方法。
治疗“三字诀”:
“早”支持:第一时间输液抗休克、吸氧、必要时上呼吸机或透析。
“快”用药:立即用强效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等)打击病菌,后续根据检测结果调整。
“准”协作:ICU、感染科、肾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联手,全面应对各种并发症。
预防为上,牢记“四要点”职业防护要到位:屠宰、养殖、加工人员工作时,务必戴好口罩、手套、穿防护服。伤口避开猪和肉:皮肤有破损时,绝对避免接触猪、生猪肉或污染环境。
猪肉务必煮熟透:吃猪肉及其制品时,一定要彻底煮熟煮透(煮到肉色完全变白,不见血丝)。
不适就医要主动:出现发烧、头痛、皮疹、呕吐等症状,特别是接触过猪/生猪肉后,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
结语猪链球菌感染虽然罕见,但发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风险高。救治的生命线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多学科协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做好防护、确保饮食卫生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在接诊有动物接触史的发热患者时,也应将此类人畜共患病纳入考虑,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防患于未然,远离“猪链球菌”的突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