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但其实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儿少精神科行为干预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为孩子的健康行为开启大门。
什么是儿少精神科行为干预
儿童行为干预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它主要针对儿童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广义上,则包括对儿童行为发展的积极促进以及对行为障碍的矫正。通常我们所理解的儿童行为干预更侧重于前者。它涉及儿童行为障碍的康复和发展促进。行为障碍包括学习障碍(如阅读、书写困难)、注意力障碍(如多动症)、语言障碍、异常行为(例如攻击行为、违规行为)以及孤独症等。而行为发展促进则关注儿童环境适应性行为的发展,如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
儿童行为干预的基本心理学原理
1.行为的发生基于大脑功能区及其之间的神经元连接,后天行为是由环境信号刺激产生的。
2.行为是神经元连接回路在受到信号刺激时自动信息加工的结果。
3.自动信息加工的神经回路通过反复刺激形成。
4.具有良好协调性的行为取决于大脑各功能区之间广泛的神经回路连接,复合信号的同步刺激对这种连接起决定性作用。
5.神经元信息加工回路的工作受情绪的控制与影响,心理需求的满足决定情绪状态。
常见的行为干预方法
1.行为训练方法:如感统训练、应用行为分析(ABA),通过特定的训练来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
2.综合观点的方法:考虑到儿童的社交属性,关注儿童心理需求,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进行干预。比如系统性感觉统合训练、家庭因素干预(C-FAP),让儿童在充满关怀的环境中,自主适应环境,发挥天赋潜能。
针对不同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
多动症:一旦确诊,需要医生、家庭联合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专注达、择思达等药物来改善注意缺陷、降低冲动、提高学习成绩和改善人际关系;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关心体贴儿童,对其行为和学习进行耐心帮助和训练,循序渐进,注重激励机制,配合心理疏导,对于动作笨拙的儿童可进行知觉-动作训练,加强管理,防止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发生。此外,还要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合理营养,避免进食兴奋性、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孤独症:对于儿童期的轻度孤独症,以社交技能训练等为基础治疗。如果是程度较轻的孤独症,要尽可能发挥孩子的长处和潜力,帮助其完成一定工作,保持与他人交往。若是不愿意和外界接触的类似孤独症的状态,需要确定表现背后的性质,进行相应诊断和治疗,因为这可能是抑郁发作或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的表现。
抑郁症:诊疗计划:1. 患者目前病情评估、危险性评估。2. 给予精神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普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行为观察与治疗,告知家属24小时贴身陪护,防自伤、自杀、擅自离院。3. 完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定;阴性、阳性症状心理检测评估其精神症状。4. 给予药物抗焦虑,缓解患者烦躁情绪,根据病情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辅以心理治疗、暗示疗法。
行为干预的重要性及意义
儿少精神科行为干预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克服行为障碍,提升其行为发展水平,还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及时的干预,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长在行为干预中的角色与作用
家长在儿童行为干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需要积极配合专业治疗人员,了解孩子的行为问题和干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促进孩子的行为改善和发展。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