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如同永远运作的引擎,是我们生命运转的核心零件,心绞痛作为常见的心血管警示信号,正在警告我们要做好防护。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发现许多人陷入心绞痛的误区,有人觉得偶尔胸痛没有问题,有人觉得心绞痛=心脏病,严重恐慌,甚至还有人轻信各种民间偏方……各种根深蒂固的误区既会导致我们难以快速发现健康危机,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未来的正常生活。所以接下来我来为您介绍心绞痛的误区,帮助您正确认识此病症。
心绞痛的那些误区
1.误区1:胸口痛才是心绞痛
很多人认为人体的心脏在胸口位置,所以只有胸口痛才是心绞痛,但却并非如此,心绞痛的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肩部、下颌甚至是腹部,常伴随胸闷气短等,若是简单地将胸口痛作为评定标准,很有可能遗漏非典型症状。
2.误区2:疼痛剧烈意味着病情加重
心绞痛的疼痛剧烈程度和病情并非完全相关,有时患者虽然表现为轻微疼痛,但是在检查后却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有患者表现为剧烈疼痛,但是仅是短暂血管痉挛。
3.误区3:休息时不疼就行
部分人的心绞痛会在运动以后出现,休息期间则并无症状,因此认为自己无需过多关注,然而静息状态的心绞痛更加危险,这很可能是冠状动脉狭窄加重的信号,需要及时接受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等检查。
4.误区4:年轻人不会得心绞痛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绞痛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长时间的不规律作息、高脂饮食和缺少运动使得年轻人也可能出现心绞痛,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年纪轻就忽视。
5.误区5:心电图正常便证明没有心绞痛
心绞痛具有间歇性,未发作时心电图可能完全正常。约30%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无异常表现,需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
什么样的症状可判定为心绞痛?
胸痛区域。心绞痛的胸痛多位于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也可能波及颈部、下颌部或上腹部,通常来说,疼痛区域是比较宽泛的,并不会集中在某个位置,经常会伴随胸部发紧等问题。
疼痛性质。疼痛通常是压迫、发闷或紧缩性,同时也可能伴随灼烧感,此种感觉并不尖锐,并不如针扎和刀刺般,发作时的患者会不自觉地停止自己正在做的动作,直到症状缓解。
胸痛诱因。症状通常是由体力劳动以及情绪激动引发的,比如快走、爬坡等,寒冷天气来临以后也有可能出现,除此以外,吸烟、喝酒等负面习惯也可能是引发胸痛的原因,如果诱因消失,胸痛也将会逐渐得到缓解。
持续时长。一般会持续数分钟,多是3-5分钟,很少会有超过半小时的,如果疼痛持续时长超过20分钟,此时则需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怎样缓解心绞痛?
1.在心绞痛发作以后,您需要立刻停下正在进行的动作,可原地坐下或者平躺,保持安静状态,以此来减少心脏耗氧量,避免心肌缺血问题加重,要保证情绪平稳,避免紧张慌乱,通常会在休息数分钟后就得到缓解。
2.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通常1-2分钟内起效,能快速扩张冠状动脉,进而增加心肌供血,如果疼痛还没有得到缓解,可以在5分钟后再次含服,至多含服3次,同时您也可以常备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3.采用缓慢深呼吸的方式,吸气4秒,呼气6秒,进而放松自己的身体,如果症状持续得不到缓解,或者是逐渐加重,则需要快速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情况与位置,等待医护人员的救助,切忌自行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总的来说,心绞痛的误区有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正视误区,同时了解心绞痛的诱因,若是心绞痛发作,应立刻停止活动并规范使用药物,保持冷静或拨打急救电话,这是守护心脏安全的关键。当然,缓解症状毕竟只是应急举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等的管理,坚持健康饮食、科学生活习惯,这样才能让心绞痛越发远离我们,降低发作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