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价值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上市销售的重要资料,它既是药企对社会公众信息发布工具,又是确保人类正常用药的基本法律和法规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基本信息。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药名、通用名称、化学名、结构式、剂型、药品规格等。第二,适应症。这部分内容是人类通过药品解决疾病症状的最直接体现,在这部分内容中明确了这种药品能治疗什么疾病或者缓解什么样的症状。第三,用法用量。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成人用量、儿童用量,用法以及疗程等内容。第四,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往往会被人忽略,但这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内容。
普通人在阅读药品说明书时常见的困惑与误区
1.药学名词过于专业容易让人一头雾水。很多药品标签都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用语,诸如“禁用”“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等,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例如,标签标明“该产品有可能造成肝功能受损,需监测血清转氨酶水平”,但普通群众并不理解何谓“血清转氨酶”,也不清楚该如何监测。结果导致明明身体出现异常,却因为不理解术语而忽略了就医。
2.信息表述繁杂难以快速找到重点提示。药品说明书往往条文罗列,字体极小而且篇幅庞大,多数人阅读药品说明书时只重视“适应证”或者“用法用量”部分内容,而疏忽了对“禁忌证”“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的关注。如对饮酒注意事项没有特别重视,出现头痛、困倦等症状,这样会增大用药的潜在危险。
3.大众用药认知有限导致科学阅读说明书存在偏差。少数人因说明书罗列了较多的不良反应而害怕服用药物,不再服药;还有的人则认为“只是作为参考”,便自行增加剂量或者延长用药间隔。其实,这些不良反应都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出来的,并非所有人都会受到伤害,但如果视而不见,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就可能导致检查不及时。很多患者对于药品的了解不够,造成对药品恐惧过度或者忽视,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
提升普通人药品说明书阅读理解与科学用药的有效方法
1.改进药品说明书的编写方式提升直观性和可读性。为了让大众更好地理解和熟悉药物服用方式,应尽可能地对药品说明进行通俗化,并用简单的叙述方式来进行阐释,在没有医学术语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表述,如:禁用——以下情况禁止此药。说明书的撰写形式也要加以改革,用列举、加大字号及表格等方式直观清晰地将服用药量、该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信息予以列明,例如,针对小儿退烧药,可以使用简单的表格来说明“哪个年龄阶段服用多少剂量”,这比文字表述更能让家长快速直观地识别正确的服药量。
2.借助智能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辅助解读药品信息。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扫除用药说明书的阅读障碍。很多药瓶上印有条形码,扫一扫就能直接跳转到电子说明书网页,或者还有语音和视频,所以即使老年人视力不太好,也可以听到关键信息。再者,智能健康管理APP已经应用了人工智能,只需要输入药品名,就能自动输出清晰简明的用法用量,还会根据用户的年龄、体重以及疾病史给出个性化的警示。
3.倡导家庭协作与社区科普共同提升用药安全意识。除了个人的阅读能力提升,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也非常关键。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如老年人服用药品时,需要子女在一旁进行剂量核对,以防其误读或漏服。从社区层面考虑,可以通过卫生院定期举办“药品说明书解读社区课堂”的宣传教育,来帮助民众学习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