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科  单位:四川省蓬安县河舒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916

肛肠术后,伤口疼痛、排便困难、恢复缓慢是常见困扰。中医认为,术后多存在 “气血亏虚”“湿热未尽”“经络瘀阻” 等问题,调理需围绕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改善排便、补气养血展开。以下是具体妙招:

一、分阶段饮食调理,助力伤口修复

1.术后 1-3 天(初期)

此时伤口易出血,胃肠功能较弱,宜吃温凉、细软、少渣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藕粉、小米粥、蒸蛋羹。中医认为 “血得热则行”,过热食物可能诱发伤口出血,而藕粉有凉血止血的作用,适合术后初期。同时忌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避免腹胀增加伤口压力。

2.术后 4-10 天(中期)

伤口开始消肿,需补充营养促进愈合,但仍需避免粗糙食物。推荐山药莲子粥(山药健脾,莲子固肠)、冬瓜排骨汤(去油)、清蒸鲈鱼(补气血又不滋腻)。可少量吃菠菜、芹菜(煮软),预防便秘但不过度刺激肠道。

3.术后 10 天以后(恢复期) 气血亏虚者可吃红枣枸杞乌鸡汤(乌鸡补血,红枣益气)、黑芝麻糊(润肠兼补肾),但忌辛辣(辣椒、生姜)、发物(羊肉、海鲜),以免 “湿热下注” 引发伤口红肿。

二、中药坐浴,清洁杀菌促愈合

坐浴是肛肠术后中医护理的核心方法,不同阶段配方不同:

1.初期(红肿疼痛):用蒲公英 30 克、黄柏 20 克、马齿苋 30 克煮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煮 15 分钟),放温后坐浴 15 分钟,每日 2 次。这三味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减少伤口感染风险。

2.中期(伤口渗液多):加苍术 20 克、苦参 20 克,增强燥湿收敛的作用,帮助减少渗液,促进肉芽生长。

3.后期(伤口愈合慢):可加当归 15 克、红花 10 克,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让伤口长得更快更牢固。坐浴时注意水温 38-40℃(过烫易损伤组织,过凉影响效果),水位以没过肛门为准,坐浴后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伤口。

三、穴位按摩 + 小功法,缓解疼痛与排便难

1.缓解疼痛

术后肛门周围神经敏感,疼痛明显时,按揉合谷穴(手背第 2 掌骨中点)和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腓肠肌肌腹下端凹陷处),每次 3-5 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中医认为 “合谷主痛”“承山治肛肠病”,这两个穴位能通过疏通经络减轻疼痛。

2.预防便秘

顺时针揉腹(以肚脐为中心,手掌贴腹,力度适中),每次 5 分钟,每天 2 次,能促进胃肠蠕动。同时练习 “提肛运动”:吸气时收缩肛门,保持 3 秒,呼气时放松,重复 20 次,每日 3 组,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能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术后排便无力。

四、辨证用中药,应对特殊不适

1.伤口久不愈合(气血亏虚)

表现为伤口肉芽淡红、渗液清稀、乏力怕冷,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八珍汤(党参、白术、当归、熟地等),补气养血,为伤口愈合提供 “原料”。

2.术后便秘(阴虚肠燥)

若排便干硬、肛门坠胀,可用麻子仁丸(中成药),或用麦冬 15 克、玄参 15 克泡水喝,滋阴润肠,避免用力排便撕裂伤口。

3.肛门坠胀(气滞血瘀)

术后总觉得肛门里有东西堵着,可服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改善局部经络瘀阻。

五、生活细节避风险,减少复发

1.术后 1 个月内避免久坐(每坐 30 分钟起身活动 5 分钟),久坐易致 “气血瘀滞”,影响伤口供血;

2.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再用柔软纸巾蘸干,忌用力擦拭;

3.保持心情平和,中医认为 “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情绪波动易致肛门局部气血紊乱,延缓恢复。

六、总结

肛肠术后中医调理的核心是 “分阶段辨证施护”:初期凉血止血、中期消肿促愈、后期补气养血,结合中药坐浴、穴位按摩、生活调护,既能缓解疼痛、预防便秘,又能从根本上改善肛肠功能,降低复发风险。需注意,所有调理方法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中药配方和用药更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