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被毒蛇咬了!该怎么办?”野外游玩、田间劳作时,一旦遭遇毒蛇攻击,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慌乱中错误的处理方式,比如用嘴吸毒、胡乱包扎,反而会加速毒素扩散。掌握科学的急诊处理方法,才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为生命争取机会。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毒蛇咬伤后的正确应对措施。
一、黄金3分钟:保持冷静,锁定毒蛇特征
毒蛇咬伤后,人体肾上腺素会急剧飙升,但此时必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恐慌导致的心跳加速,会让毒素随着血液循环更快扩散。曾有位户外爱好者被蛇咬伤后过度惊慌,边跑边呼救,短短 10 分钟就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毒素快速蔓延加重了救治难度。所以,首要任务是迅速远离毒蛇,避免二次攻击。 同时,尽可能记住毒蛇的关键特征。比如银环蛇体表黑白相间,毒素主要攻击神经系统,被咬后伤口不红不肿,仅留下两个细小牙痕,但患者会逐渐出现四肢麻木、眼睑下垂,若未及时救治,可能因呼吸肌麻痹窒息死亡;竹叶青蛇通体翠绿,其血液毒素会让伤口瞬间肿胀、流血不止,局部皮肤还会出现瘀斑。记住蛇的颜色、花纹、体型等细节,能帮助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判断毒素类型,准确使用抗蛇毒血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手机拍下毒蛇照片,但切勿为了拍照靠近毒蛇。
二、关键急救操作:科学处理阻断毒素
1. 降低肢体位置,延缓毒素扩散
被毒蛇咬伤后,立即让受伤肢体保持低位。手臂被咬应自然下垂,腿部被咬需坐下或躺下,使伤腿低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原理,可减缓毒素流向心脏和重要器官的速度。切记不能奔跑或剧烈活动,否则会加速血液循环,致使毒素更快扩散。
2. 紧急解除束缚,避免肢体坏死
毒蛇咬伤后,伤口周围组织10-30分钟内会快速肿胀。此时务必立刻解开手表、戒指、紧身衣物等束缚物。曾有患者因未及时取下戒指,手部肿胀后戒指勒住手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最终被迫截指。所以,稍有不适就要果断去除束缚,为肿胀预留空间。
3. 规范冲洗伤口,减少毒素残留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是减少毒素的有效方式,有条件可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冲洗时水流要缓慢持续,重点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时间不少于5分钟。但千万不要挤压伤口!有患者尝试挤压排毒,反而使毒素顺着破损血管加速扩散,病情恶化。
4. 谨慎选择结扎,避免二次伤害
传统观念常用结扎处理,但错误结扎危害极大。若选择结扎,需在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用干净布条、鞋带宽松结扎,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不过,现代医学表明,不当结扎风险高于收益,除非身处偏远地区无法及时送医,否则不建议盲目结扎。
三、送医途中:分秒必争,做好生命监护
完成初步处理后,立即拨打120,并尽快送往有抗蛇毒血清储备的医院。野外可向当地居民求助,借助交通工具转移。途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跳、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危急情况,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用手机拍摄清晰伤口照片,记录症状变化(如肿胀范围扩大、皮肤颜色改变),保留毒蛇照片(如有),并详细告知医生被咬时间、地点及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便于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四、急救误区:这些“致命操作”千万别做
1. 嘴吸毒液:这是最危险的错误做法。口腔若有伤口、溃疡,毒素会直接进入施救者血液循环。曾有家属嘴吸毒液,结果两人双双中毒。
2. 切开伤口:自行用刀切开伤口排毒,会损伤周围组织,引发大出血和感染,还会加速毒素吸收。
3. 迷信偏方:涂抹不知名草药、饮用“祖传解毒药酒”等行为,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还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毒素扩散,危及生命。
五、预防是关键:远离毒蛇威胁
预防胜于急救。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高帮鞋,避免进入草丛、树林等毒蛇出没区域。夜间行走携带强光手电筒,提前观察路面。山区露营可在营地周围撒硫磺粉(虽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驱蛇效果有限,但民间有使用雄黄的传统),减少毒蛇靠近的可能。
结语
毒蛇咬伤是与时间的生死赛跑,掌握科学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就能守护生命。希望大家牢记这些要点,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在他人遇险时施以援手。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