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在现代医学中,穿刺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诊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尤其在重症救治中,更是应对危急情况的关键操作。超声引导穿刺逐渐成为临床首选技术,它通过实时可视化的影像,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即使面对重症患者复杂的病理状态,也能让穿刺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什么是超声引导穿刺
1.定义与原理
超声引导穿刺,是指在超声成像设备的实时监控下,医生利用探头观察穿刺针的进针方向、深度和目标位置,从而完成穿刺操作。超声通过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并生成图像,让医生清楚看到血管、肿块、脏器等结构,保证针头能够准确进入预定部位。
2.主要设备
进行超声引导穿刺需要以下主要设备——
超声仪器:提供实时影像,用于观察内部组织结构。
穿刺针:根据操作部位选择不同型号,如细针、粗针和特制针头。
引导装置:部分设备带有穿刺导向架,帮助针头与超声束保持同一平面,操作更稳定。
无菌耗材:如无菌探头套、手套、消毒液等,确保操作全程安全无污染。
3.常见适应症
超声引导穿刺适用于多个领域,如——
活检:取出肿块或病变组织用于病理检查,如甲状腺、乳腺或肝脏等常见部位。对不明原因肝衰、肾衰的重症患者,可通过床旁活检明确病因。
抽液引流:如胸腔积液、腹水或脓肿引流,帮助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在重症肺炎合并胸腔积液、重症胰腺炎引发腹腔脓肿的救治中,能快速实现床旁引流减压。
血管介入:在深静脉置管或导管植入中,确保血管穿刺精准无误地完成操作。为需要监测血流动力学的重症患者提供安全的血管通路。
超声引导穿刺的优势
1.定位精准
传统盲穿仅凭触感和解剖经验,医生需要通过推测判断针头是否到达目标位置,容易受到患者体型、病灶深度及解剖结构复杂度等因素影响,导致偏差大、失败率高的问题。超声引导可实时显示针头进针的方向、深度和周围组织结构,使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清楚地看到病灶和针尖位置,大幅提高定位精度,能有效降低误伤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组织的风险,并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2.提高安全性
在超声影像下,医生能够实时观察针头路径,根据不同患者的解剖特点灵活调整进针角度,避开大血管、重要脏器或敏感区域,显著降低穿刺过程中意外损伤的几率,从而减少出血、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在肝穿、肺穿等高风险操作中,超声引导能让医生全程监控,确保针头精准到位,显著提升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3.提升成功率与效率
通过可视化操作,医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确定穿刺部位和深度,一次性完成穿刺,减少因盲目尝试导致的多次进针所带来的疼痛与风险。对于重症救治,这种床旁可视化操作无需转运患者,能快速完成穿刺,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满足重症急救的高效需求。整个过程在实时影像的帮助下更加直观,医生无需依赖反复触诊和推测,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整体医疗效率,并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或治疗。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了解病史,检查凝血功能,并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药物使用情况。
部位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消毒液充分擦拭穿刺区域,预防感染发生。
设备调试:调整超声参数,使目标结构显示清晰,并检查探头及针具状态。
2.穿刺实施
定位目标:在超声下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确认周围组织及脏器分布情况。
选择路径:避开大血管及重要神经,选择最短、最安全的穿刺进针路线。
实时监控:针头进针过程中,医生同步观察超声影像,随时调整角度与深度。
3.术后处理
压迫止血:防止出血或血肿形成,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并固定敷料。
观察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或感染迹象,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影像复查:必要时通过超声复查穿刺部位,确保内部结构恢复正常状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