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酸痛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许多人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电脑,或因睡眠姿势不当等,导致颈椎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引发颈椎酸痛。对于颈椎酸痛,刮痧和拔罐是两种常见的中医自救方法,它们各具特点,能有效缓解颈椎不适。
刮痧与拔罐的作用原理
刮痧:中医学认为,刮痧通过刺激腧穴、经络和病变部位,可以开通腠理、疏通经络、化瘀止痛、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现代医学则认为经络穴位受到机械刺激后,人体细胞会释放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神经传导和反射作用调整生理功能,同时局部热效应增加血流量,促进微循环和代谢产物清除,有利于肌纤维再生和肌力恢复,改善肌肉组织力学特性,缓解疼痛。
拔罐:拔罐是利用负压刺激,造成局部瘀血,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平衡阴阳的目的。
刮痧与拔罐的适用情况
刮痧:一般因为风寒侵入或局部血瘀所造成的颈椎疼痛,采用刮痧的效果比较好。例如,当颈部受风寒后出现酸痛、僵硬,或因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导致颈部气血瘀滞、肌肉紧张疼痛时,刮痧可有效缓解症状。
拔罐:对于因寒湿或风湿侵袭导致的颈椎疼痛,拔罐的方法比较好。比如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颈部出现沉重、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拔罐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缓解疼痛。
刮痧与拔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刮痧
操作方法:刮痧时,先在颈肩部涂抹适量的刮痧油或红花油,然后用刮痧板以45°~90°的角度,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的方向进行刮拭,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以出现痧点为度。对于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感到舒服为原则。
注意事项: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空腹、过度疲劳、大病初愈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者、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者禁刮;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2.拔罐
操作方法:通常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采用闪火法等将火罐吸附在颈肩部感觉疼痛的部位,如大椎穴、肩井穴等,留罐约10分钟左右。也可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穴位和留罐时间。
注意事项:拔罐后要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避免搔抓或碰撞,以防破损感染;拔罐部位若出现水泡,小的可自行吸收,大的需要用消毒针具刺破放液,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拔罐部位受风寒侵袭;同一部位不宜频繁拔罐,一般需间隔 3~5 天,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次拔罐。
刮痧与拔罐的联合应用
刮痧和拔罐均能减轻颈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且刮痧联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刮痧和拔罐治疗。在实际操作中,可在刮痧结束后进行拔罐,这样能更全面地刺激颈部的经络穴位,增强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更有效地缓解颈椎酸痛。
其他注意事项
自我保健:自我保健方面,需调整坐姿、站姿和睡姿,避免长期低头伏案;选合适枕头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定期做颈部伸展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
及时就医:若颈椎酸痛加重,伴上肢放射痛、麻木、头晕恶心等,提示颈椎病较重。应速就医检查,遵医嘱选择药物、物理、针灸等治疗,切勿延误。
结语
总之,刮痧和拔罐是缓解颈椎酸痛的两种有效方法,但需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健措施,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改善颈椎酸痛问题。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