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治疗期间的饮食管理非常关键。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无法正常排出体内代谢废物,若饮食不当,可能引发高钾血症、高磷血症、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作为长期与血透患者打交道的护士,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一份必须避开的“红灯”食物清单,帮你筑牢健康防线。
高钾食物:警惕“隐形杀手”
钾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但血透患者肾脏排钾能力显著下降,血液中钾含量过高(超过5.5mmol/L)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堪称“隐形杀手”。钾主要来源于食物,以下几类高钾食物必须严格忌口:
水果类:每100克含钾量超过200mg的水果都需警惕。比如香蕉(约330mg)、橙子(约159mg)、猕猴桃(约144mg)等,即便口感酸甜,也不能随意食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干”类食物的含钾量都高于新鲜的,如100克鲜葡萄含钾104mg,但100克葡萄干的含钾量高达995mg,相当于5根香蕉的钾含量,“浓缩的”不只是“精华”,还有高钾、高磷、高钠!
蔬菜类:菠菜(每100克含钾311mg)、苋菜(207mg)、土豆(342mg)等根茎类蔬菜钾含量较高。很多患者认为蔬菜健康就大量食用,却不知过量摄入会导致血钾飙升。建议选择冬瓜(78mg)、黄瓜(102mg)等低钾蔬菜,可浸泡半小时以上或水煮3分钟,根茎类应去皮,如将土豆切成薄片,用水浸泡,不断更换水,可减少1/2-2/3的钾含量。
主食类:马铃薯粉、荞麦、高粱米、黑米。
坚果类:花生、核桃、栗子、松子、杏仁、腰果、开心果。
其他高钾食物:加工食品中的钾往往被忽略,如奶片、全脂奶粉、低钠盐(以钾代替钠)、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含高钾)、果味罐头(添加钾盐保鲜)、各种汤汁等,这些“隐形高钾”食物可能在不经意间加重身体负担。
高磷食物:损害骨骼与血管
磷是人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元素,正常情况下,肾脏会排出多余的磷,但血透患者排磷受阻,高磷血症(血磷超过1.78mmol/L)会导致骨质疏松、皮肤瘙痒、血管钙化,严重时可能引发骨折或心血管意外。高磷食物必须拉入黑名单:
动物内脏如猪肝(每100克含磷270mg)、鸡杂(260mg)等,虽然富含铁元素,但磷含量极高,血透患者食用后会让本就超标的血磷雪上加霜。
乳制品与坚果虽营养丰富,但磷含量不容忽视。比如每100克奶酪含磷799mg,开心果(560mg)、杏仁(474mg)等坚果,即便少量食用也可能导致血磷升高。建议用低磷奶粉替代普通牛奶,且坚果类零食要完全禁止。
各种加工食品(如可乐、凉茶、方便面、火腿、汉堡等)的添加剂中含有磷,这些磷几乎能完全被人体吸收。
高盐食物:加重水肿与高血压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钠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化学元素。血透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水肿,过量摄入钠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2-3克(约10-15毫升酱油),高盐食物必须严格限制:
腌制食品如咸菜、酱肉、腐乳等,每100克咸菜的钠含量可达2000毫克以上,相当于5克盐,吃一小口就可能超标。很多患者习惯用咸菜下饭,却不知这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透析时脱水困难。
零食类如薯片(每100克含钠500mg)、牛肉干(1000mg)、饼干(300mg)等,看似小巧,实则藏着大量盐分。患者若忍不住想吃零食,可选择无盐爆米花或新鲜水果(低钾品种)。
高水分食物:当心容量负荷过重
血透患者无法正常排尿,过量饮水或食用高水分食物会导致水肿、心力衰竭。除了控制饮水量(每日约前一天尿量+500毫升),高水分食物也需限量。
水果中的西瓜(含水量93%)、梨(88%)等,虽然钾含量不算极高,但大量食用会摄入过多水分。曾有患者一次吃半个西瓜,当晚就因急性心衰紧急送医,这样的教训必须牢记。
蔬菜类:冬瓜、萝卜、大白菜等。
汤粥类如米汤、菜汤、银耳羹等,即便清淡无盐,也含有大量水分。很多家属觉得患者虚弱,熬汤进补,却不知每碗汤(约200毫升)会增加身体的容量负荷,建议用固体食物替代汤类。
其他需警惕的食物
优质蛋白饮食是肾内医护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血透患者需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鱼),但过量摄入会产生更多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加重身体负担。每日蛋白摄入量建议为1.0-1.2克/公斤体重,比如60公斤患者每天约60-72克蛋白,相当于1个鸡蛋、1两瘦肉和1盒牛奶。
成为透析者以后,生活与以前会有很大不同,除了要规律透析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饮食需要限制,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更需要自我控制,饮食取决于其自身情况,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饮食的“个体化”。血透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避开“红灯”食物并非意味着饮食失去乐趣。只要掌握饮食原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变换”营养食谱;合理、健康的营养治疗是机体保持最佳状态的保障;有任何疑问,可以及时咨询透析室医护人员和营养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