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的急腹症,发病后患者常出现剧烈腹痛、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传统单一的治疗手段在应对这一疾病时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西医协同治疗为攻克重症急性胰腺炎开辟了新路径,发挥出独特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的希望。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凶险与传统治疗困境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多与胆石症、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当致病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提前激活,胰腺组织便会被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攻击”,引发炎症反应。随着病情发展,炎症会向全身扩散,导致腹腔内大量渗出、胰腺组织坏死,进而引起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以往单纯依靠西医治疗,虽在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对于缓解患者剧烈腹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而中医在整体调理、改善症状方面有着深厚理论与实践基础,中西医协同治疗应运而生。
二、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支撑
西医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中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首先,及时的液体复苏至关重要。通过静脉输入大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能够补充患者因炎症导致的体液丢失,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预防休克发生。同时,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减少胰酶对胰腺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
抗感染治疗也是西医治疗的重要环节。根据病情和感染情况,合理选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胰腺及腹腔感染,降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当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时,西医的支持治疗不可或缺,如通过机械通气改善呼吸功能,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清除体内毒素、调节内环境,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三、中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特色助力
中医将重症急性胰腺炎归属于“腹痛”“脾心痛”等范畴,认为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蛔虫内扰等,导致湿热蕴结、气血瘀滞。中医治疗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采用多种疗法,发挥协同作用。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脉表现,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等证型,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大承气汤等方剂加减治疗。以大承气汤为例,方中大黄、芒硝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厚朴、枳实行气消胀,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道内毒素排出,缓解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中医外治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穴位敷贴选取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将具有理气止痛、通腑泄热功效的中药制成膏剂敷贴于穴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作用,减轻患者疼痛,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中西医协同:攻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模式
中西医协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非简单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叠加,而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疾病早期,西医迅速进行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应用中医中药灌肠、穴位敷贴等疗法,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在病情进展期,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西医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副作用。当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时,西医积极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中医配合中药注射剂(如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功效)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协同提升治疗效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虽来势汹汹,但中西医协同治疗为战胜这一疾病提供了有力武器。未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攻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道路上会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和康复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