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患病人数众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患者常见且危险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了解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与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一、认识慢阻肺急性加重
(一)定义与症状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指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痰液量增多,且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此外,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会明显加重,可能在静息状态下就感到气短,活动耐力也显著下降。
常见诱发因素
1.感染:病毒、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它们可引发气道炎症,导致症状急性加重。
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吸烟、接触化学刺激物以及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都可能刺激气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
3.天气变化:冷空气、湿度变化等天气因素也可能使患者的症状恶化。其他因素:不良的用药习惯,如忘记使用吸入器或擅自停药,以及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合并其他疾病等,都可能成为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
二、急性加重时的急救措施
(一)现场紧急处理
1.调整体位:立即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位,让其身体前倾,双手支撑在膝盖上,这样有助于减少呼吸负担,改善呼吸状况。
2.吸氧治疗:如果家中有吸氧设备,应马上为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一般将吸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二)及时用药缓解
1.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患者应尽快使用医生处方的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使用时先摇匀气雾剂,取下盖子,患者深呼气后将喷嘴放入口中含住,在深吸气的同时按压喷头,使药物吸入气道,然后屏气5-10秒,再缓慢呼气。可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在5-10分钟后重复使用一次,但总剂量需遵医嘱。
2.服用其他药物:若患者伴有咳痰困难,可服用氨溴索等祛痰药物,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如果有医生开具的口服激素(如泼尼松)或抗生素,在症状明显加重时也可按医嘱服用。
(三)快速送医治疗
完成初步急救后立即呼叫120,等待时持续观察患者呼吸、心率、意识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等危急情况立即心肺复苏。送医后医生会通过检查评估病情,给予吸氧、机械通气、强化药物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三、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防方法
消除高危因素
1.戒烟: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诱因和加重因素,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键措施。戒烟后,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会明显减缓,急性加重的发生率也会显著降低。同时,患者还应远离二手烟环境。
2.控制职业及环境污染: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有害气体或灰尘的吸入。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防护口罩。避免处于通风不良的烹调环境或含有大量燃料烟雾的环境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环境。
(二)强化健康防护
1.接种疫苗:每年秋季及时接种流感疫苗,50岁以上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途径。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
(三)坚持规范治疗
1.规律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气道炎症,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2.定期复诊: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定期检查,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开展康复锻炼
1.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即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腹式呼吸是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呼吸深而慢。这两种呼吸训练方法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
2.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散步、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以运动后自我感觉舒适为度。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和活动耐力。
(五)注重生活管理
1.合理饮食: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2.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心理调节: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病情的恢复不利。患者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家属也应多给予关心和陪伴,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四、结论
总之,慢阻肺急性加重虽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只要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落实,就能够有效应对急性加重情况,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