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跃亭  单位: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1736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因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导致5年生存率在30%以下。而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上升至90%以上。本文就对胃癌的症状、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展开详细的科普,以便大家对此有更清楚的了解。

一、胃癌的症状识别

胃癌早期症状容易和胃炎、胃溃疡混淆,因此如果有以下一些症状,需尤其重视:

1、消化道症状

其一,胃痛性质的改变。早期会有餐后隐痛或胀痛的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会往持续性刺痛转变,并可往背部或肩部放射。如果胃溃疡患者的疼痛规律消失,则要警惕癌变的可能。

其二,消化功能紊乱。存在早饱感(进食少量就饱)、餐后腹胀、反酸及嗳气等症状,并且持续超过2周未缓解。

其三,黑便和呕血。在肿瘤往血管侵犯时,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有少量出血会表现为黑便,大量出血则会有呕血表现,这也是胃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

2、全身症状

其一,体重骤降。由于肿瘤代谢活跃会使能量消耗,致使患者半年内的体重下降超过10%,并且没有明显诱因。

其二,贫血和乏力。慢性失血或者营养不良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会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等,经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其三,腹部包块。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可在其上腹部触及到质地坚硬的肿块,并常伴随压痛,这也提示肿瘤已穿透了胃壁。

3、特殊症状

其一,吞咽困难。若肿瘤在胃贲门或者食管胃结合部,可对食物的通过造成阻塞,造成进食存在哽噎感。

其二,幽门梗阻。在肿瘤阻塞胃窦部后,会引起餐后呕吐宿食,严重者会有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二、诊断流程

1、基础检查

基础检查主要有实验室检测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实验室检测中,血常规会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潜血试验若为阳性,则提示消化道出血。还可以进行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但需结合其他证据;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尿素呼气试验或者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明确感染的状态。

2、影像学检查

首先,胃镜是胃癌确诊的“金标准”,通过高清摄像头可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若发现异常时,钳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其次,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中,患者口服硫酸钡后进行X线检查,可以观察胃壁的僵硬、龛影等特征,对胃镜不耐受者比较实用。

最后,基于CT/MRI对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病理诊断

胃癌主要以腺癌为主,占比95%,其中肠型腺癌与弥漫型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显著差异,前者有较好分化,后者有相对较优的预后。

HER2阳性胃癌患者可考虑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若PD-L1表达为阳性的患者,则适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三、分期标准及治疗方法

1、早期胃癌(Ⅰ期)

其特征为肿瘤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层,没有淋巴结转移。可以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超90%。

2、中期胃癌(Ⅱ期-Ⅲ期)

其特征为肿瘤浸润至肌层、浆膜层,或者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可以通过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40%-60%。

3、晚期胃癌(Ⅳ期)

其特征为肿瘤存在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情况。治疗则以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的姑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2个月。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展开支持治疗。胃癌患者容易伴随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必要时可以对患者实施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同时要做好患者的疼痛管理,遵循WHO的三阶梯止痛原则,使用阿片类药物辅助患者控制癌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之,胃癌的防治应遵循“早筛、早诊及早治”的原则,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应做一次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及时进行根除治疗。如今随着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等新技术的涌现,也不断延长了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胃癌,并做好科学的防治,才能更好地守护生命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