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素娟  单位:邹平市孙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1122

在现代社会的健康版图中,慢性病如同潜伏的“持久战对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虽不会像急性病那样瞬间致命,却会以持续进展的方式,逐渐剥夺人们的活力与自由。

慢性病的难缠之处,在于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以糖尿病为例,血糖长期失控不仅会损伤眼底血管导致失明,还会引发肾病、足病等多种并发症,患者最终可能面临透析或截肢的风险。高血压则像无声的“血管杀手”,持续升高的血压会悄悄硬化动脉,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致命事件。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漫长、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管好慢性病,首先要建立“自我监测”的意识。对于高血压患者,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能及时发现血压波动的规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避免血糖骤升骤降。如今,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设备让监测变得简单易行,一些设备还能自动同步数据到手机,方便医生远程调整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监测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形成规律——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晚各测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监测3次空腹血糖,特殊情况遵医嘱增加频率。

饮食管理是慢性病控制的“基石”。很多人认为“慢性病患者吃得越素越好”,这其实是误区。以高血压患者为例,低钠饮食不等于完全禁盐,而是要将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同时增加钾的摄入,如多吃香蕉、菠菜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核心是“总量控制、结构合理”,并非完全不能吃主食,而是要选择全谷物、豆类等低升糖指数食物,避免精制糖和高油食品。合理的饮食不仅能辅助控制指标,还能减少药物用量,让身体更轻松。

运动干预是慢性病管理的“助推器”,但需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高血压患者适合散步、打太极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憋气和剧烈运动;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1小时进行快走、游泳等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次,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对于关节不好的老年人,坐姿抬腿、手臂绕环等轻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一环”。很多患者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或减药,殊不知这会导致病情反复,增加并发症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停药可能引发血压反跳性升高,诱发脑出血;糖尿病患者随意停药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甚至引发酮症酸中毒。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效用。

心理健康在慢性病管理中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长期与疾病相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血压、血糖等指标,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倾诉等方式调节心态。

管好慢性病,不是要与疾病“硬扛”,而是要学会与它“和平共处”。从监测指标到调整饮食,从规律运动到规范用药,每一个细节的坚持,都能为生活增添一份轻松。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