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2夏夜微风起,嗡嗡耳畔吟。贪馋吮玉露,一掌了凡心。
无意中读到这首小诗,哈哈一笑的同时想到了最近的基孔肯雅热,不觉心头一震,作为一个中医药人,还是要为人民大众做点什么?
认识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别称黑白蚊子、花蚊子,作为半家栖的蚊种,可滋生于多种环境,主要在人工、植物容器和积聚雨水的石穴、水泥地等,白天就敢主动攻击人类。埃及伊蚊身着黑白条纹,具有明显的家栖性,较喜好栖息在室内,尤其是阴暗潮湿的滋生环境,常常在清晨和黄昏时分出没。
伊蚊在叮咬感染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大多数人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基孔肯雅热流行分布
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广泛,风险日益升高。根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Ⅰ类地区(6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Ⅱ类地区(11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
生活方式预防
1.预防蚊虫:常态化及时清除蚊虫滋生地,降低蚊媒密度。尤其是背街小巷、城中村等房前屋后的积水。定期检查家中的花盆托盘等,及时倒掉积水。
2.消灭蚊虫: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灭蚊时,应先关闭门窗,人员离开,30分钟后再开窗彻底通风后方可进入。
3.避免叮咬:外出穿长袖上衣和长裤,屋内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
4.外出旅游:出发前查阅目的地的预警信息,了解哪些地区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
中药香囊预防
中药香囊,又称香袋、荷包,是中医药外治法中“衣冠疗法”的重要载体,其历史绵延数千年,集防病、装饰、文化象征于一体。
香囊的雏形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载“熏草,佩之可以已疬”,表明芳香植物已被用于避疫。屈原《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印证了战国时香囊已成文人雅士的随身饰物。一缕药香,贯穿千年,端午节佩香囊的民俗延续至今,也是中医药治未病的医学理念。
艾叶、丁香、薄荷、藿香、佩兰、石菖蒲各10g研粉装袋制成香囊,悬挂于门窗、床头等。
艾叶气味清香,驱蚊效果显著;丁香散发独特香气,驱蚊能力强;薄荷清凉提神,有一定的驱蚊能力;藿香则能辟秽化浊,营造清新环境;佩兰气味芳香,具有驱蚊作用;石菖蒲气味芳香,醒神益智。
中药香囊发挥驱蚊作用主要是因为所含挥发性成分,作用效果一般持续约1个月,需定期更换。
注意事项:孕妇、哮喘患者、过敏体质者避免使用。
中药茶饮预防
金银花甘草茶:金银花5克、生甘草3克,加水200ml,代茶饮。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生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中药沐足预防
广藿香、淡竹叶各30g,加水煮沸放温沐足。
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发表解暑的作用。
淡竹叶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注意事项:对以上两味药材过敏者禁用。
感染及时就医
基孔肯雅热感染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关节疼痛、皮疹。
1.发热: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发热1d~7d。
2.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3.皮疹:发病后2d~5d,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
如有以上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对症处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