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瑞  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9
746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它就像一颗潜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不过,也不必过于恐慌,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三个关键要点。

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的控制。高血压是造成心肌负担增加的主要因素,如果血压持续升高,会使心脏在泵血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久而久之,心脏肌肉会变得肥厚,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最终可能引发慢性心力衰竭。要想控制高血压,一定要从定时测血压开始。每日早上和晚上都要进行一次检测,并且在检测之前要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的运动,也不要喝浓茶、咖啡等。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如果多次测量血压超过140/90mmHg,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管壁变窄或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病。长期的心肌缺血缺氧可导致心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心衰的发生。预防冠心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等,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吸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香烟所含的有毒成分可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措施。

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可损害人体的血管及神经,使其供血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心衰。要想管理糖尿病,就要从控制膳食开始。每天要对膳食进行科学的规划,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尽量少吃一些精制糖、碳水化合物,多吃一些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平时要注意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必不可少,适当的运动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一般以快走、慢跑、跳舞等方式进行,一周不少于15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在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膳食结构与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加重心肌负荷,甚至导致心衰。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与多样性,同时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有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苹果、猕猴桃等。减少油脂的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等。烹调时应尽可能选用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并且要控制用油量,每日不超过25克。

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提高心脏的耐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身体素质较好者可以选择跑步、游泳、打球等运动;如果是老年人或者体质虚弱者,可以做一些温和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定期监测与管理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整体健康状况。

关注身体信号。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夜间睡眠时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都有可能是慢性心衰的早期症状。如有上述表现,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做心脏超声、脑钠肽(BNP)检查等以确诊。

遵医嘱治疗。如果已经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疾病或其他可能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照规定的时间服用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不可随意增加药物的用量,也不能随意停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反应,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预防慢性心力衰竭需要我们从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与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并且要长期坚持。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疾病,就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保护心脏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