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脑梗被视为老年人的“专属疾病”,离年轻人十分遥远。然而如今,脑梗正以令人震惊的速度逼近年轻群体。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200万~250万人。近年来,脑梗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其中缺血性卒中更是愈发常见且呈上升态势。那么,年轻人缘何成为脑梗的“目标”?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呢?
年轻人脑梗的病因
年轻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心源性栓塞和头颈部动脉夹层是主要“元凶”,分别占比20%和1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年轻成人(18~55岁),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9~12倍;曾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以及人工瓣膜植入病史的年轻成人,脑梗发病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当颈部遭遇外伤、过度运动、血管感染,或是存在某些动脉血管病变时,头部或颈部动脉会出现异常。血液会通过动脉内膜的裂口进入动脉壁,形成动脉夹层,进而引发脑梗。
此外,血脂异常、吸烟和高血压也是年轻人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在患者中分别占比60%、44%及39%。这些危险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往往与不良生活方式紧密相连。长期熬夜、偏爱高油高糖高盐的重口味外卖、热衷饮用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都会加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病年轻化进程。“三高”一旦形成,脂肪、钙及其他物质便会在动脉内壁逐渐积聚,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如同道路上的障碍物,使动脉管腔变窄,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当斑块变得脆弱并脱落,会随血液流动,在更远的血管处形成血栓,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最终引发脑卒中。
预防脑梗,从这些方面入手
筑牢体检防线。定期体检是预防脑梗的重要“前哨站”。对于小于40岁的成年人,建议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而大于等于40岁的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血脂检测。通过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发现血压、血糖、血脂等关键指标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年纪轻轻就发生缺血性卒中,且容易复发,一定要高度警惕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是导致脑梗的潜在病因,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严格控制“三高”。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年轻力壮,一旦服用治疗“三高”的药物就会产生依赖,一辈子都摆脱不了“三高”的困扰,因此对服药存在抵触心理。然而,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如果不能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动脉血管就会逐渐发生病变,大大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调整生活方式。1.合理饮食:饮食均衡是预防脑梗的关键。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取。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五谷杂粮;烹饪方式尽量避免煎炸,多采用蒸煮方式,既能保留食物营养,又能减少油脂摄入;同时,要坚决远离含糖饮料,多喝水或选择无糖茶饮。
2.规律运动: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药”。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也可以选择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此外,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举哑铃等。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持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活动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这些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血管弹性,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是脑梗的重要诱因。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脑梗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引起血脂升高、动脉硬化等问题。年轻人应坚决彻底戒烟,同时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尽量做到不饮酒或少量饮酒。
4.缓解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引发血压升高和心脏问题,进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年轻人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来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此外,培养兴趣爱好、与朋友家人多交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等,也有助于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