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随着发生了变化,痛风的发病率也随之越来越高。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的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 13.3%,患病人数超 1.8 亿,痛风患病率为 1.1%。因此,痛风成为了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那么,什么是痛风?什么原因会导致痛风?双源CT检查如何诊断痛风?痛风应该如何防治?对于此,本文将给大家科普有关痛风和利用双源CT检查诊断痛风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主要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功能减弱导致尿酸水平过高引起的。患者在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盐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尿酸盐结晶主要沉积在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内,引发炎症,表现为突发的急性关节疼痛,伴随关节及其周边软组织出现的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以夜间较为明显,该疾病晚期可以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等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什么原因引起痛风?
(1)饮食因素:嘌呤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尿酸,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逐渐导致痛风;饮食习惯是造成痛风的关键原因,当前很多人喜欢吃高嘌呤食物,如肉汤、海鲜类、啤酒等,从而导致体内尿酸含量升高,容易导致痛风。(2)少饮水:很多人很少喝水,导致排尿减少,从而尿酸从尿液排出减少。(3)少运动:当前很多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身体代谢功能紊乱,尿酸排泄减少。(4)其他高血压,高血糖也可能增加导致痛风的风险。
三、双源CT如何诊断痛风?
双源CT利用相互垂直的2个球管同时发出的两种能量不同的射线进行同步扫描,通过探测器对接收不同能量状态下所采集的不同密度物质的X线衰减信息,经过后处理软件,进行物质成分分析,获得了尿酸盐晶体的多平面重建(MPR)伪彩图像及容积再现(VR)的尿酸盐结晶伪彩图,其中MPR和VR图像中的绿色部分表示尿酸盐结晶,即为双源CT的识别痛风技术。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具有扫描时间短、无创、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与常规CT对比,双源CT通过双能量成像技术,得到伪彩图像,能够快速、直观、准确地评估痛风。
双源CT双能量扫描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不仅在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上呈现显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能够直观显示尿酸盐结晶的大小、位置、数目以及骨质破坏情况,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评估病情,这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使痛风能得到早期诊断,得到早期治疗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为临床上诊断痛风提供更多的影像数据信息,特别是对于高尿酸血症人群发展成为痛风的早期预警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利用双源CT扫描使这些高风险人群的痛风筛查成为可能。
四、检查需要做什么准备?
检查过程中无需特殊准备,配合医务人员的安排,需要在短暂静息状态下,在一分钟内就能完成CT扫描,检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完成检查后,图像数据经过后处理软件,获得伪彩图像,医生会根据伪彩图像对是否痛风作出诊断意见。
五、如何防治痛风?
(1)药物治疗:如果出现痛风,建议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2)饮食自我管理:饮食要忌海鲜、肉汤、豆类等,尤其要忌酒,特别是啤酒;平时要多吃蔬菜。
(3)生活方式自我调理:多喝水,多排尿;加强运动,多出汗,控制体重。
温馨提示:
双源CT双能量检查对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直观地显示关节内以及周围软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为痛风的诊断提供影像依据,但双源CT检查并不是诊断痛风唯一的检查方法,临床医师还需要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血尿酸数据来作出诊断。因此人们应该提高对痛风的认识,并合理地选择就医和医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