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勇  单位:乐昌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12663

糖尿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而科学合理的运动是糖尿病综合管理“五驾马车”(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风险、控制体重并提升生活质量。但是仍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对“如何科学运动”存在困惑和误区。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选择

1.有氧运动推荐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类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快走、游泳、慢跑等。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即达到50%~70%的最大心率。不同运动有不同的适用人群,例如体重较大者,游泳是很好的选择,因为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压力。

2.力量训练推荐

力量训练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它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肌肉量。低至中等强度的训练方式,如使用哑铃、抗阻带等较为合适。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使用极限重量,以防受伤;2)力量训练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规范、安全;3)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3.其他运动项目推荐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以及日常活动如家务、园艺等,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辅助作用,这些运动具有低强度、易坚持的特点。其中,瑜伽能通过各种体式拉伸身体,增强柔韧性;太极动作舒缓,能调节身心。同时,日常的家务劳动和园艺活动,可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完成。尤其是对于时间有限或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患者,这些运动形式非常适用。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推荐

1.常规时间推荐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为餐后1~2小时,其中早餐后1小时运动更佳,这是因为餐后血糖会迅速上升,一般在餐后1小时左右达到峰值,此时进行运动,能有效消耗血糖,避免血糖过度升高。

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可以安排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这样的频率能让身体持续适应运动状态,保持血糖的稳定。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身体对血糖的利用和代谢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2.特殊情况的运动时间调整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长上有所差异。例如:1)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运动15~30分钟即可,因为他们的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运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引发低血糖等问题。2)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每天运动40~60分钟,这是由于他们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需要更长时间的运动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肌肉对血糖的摄取。3)在冬季或极端天气下,患者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因为寒冷天气会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同时,为了避免寒冷刺激和保障安全,患者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运动,如使用跑步机、健身器材等。

饮食配合运动的策略建议

1.运动前饮食

(1)低强度运动(<30分钟):无需额外进食,保持正常餐食即可。

(2)中高强度运动(≥30分钟):运动前1小时补充10~15g碳水化合物(如香蕉1根、全麦面包1片);避免高脂食物(延缓胃排空,影响运动表现)。

2.运动后饮食

(1)补充原则:运动后30分钟内摄入20~30g蛋白质+50g碳水化合物(如鸡蛋2个+酸奶150ml);避免单纯补充碳水化合物(易引发血糖反弹)。

(2)特殊人群:使用SGLT~2i抑制剂者,运动后增加饮水500ml,预防脱水;使用胰岛素者:运动后监测血糖,低于5.6mmol/L时补充15g碳水化合物。

3.全天饮食管理

(1)总热量控制:

轻体力活动者:25~30kcal/kg/d(如60kg成人每日1500~1800kcal)。

中高强度运动者:增加10%~20%热量摄入。

(2)营养素分配:

碳水化合物:45%~60%(优先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糙米)。

蛋白质:15%~20%(瘦肉、鱼类、豆制品)。

脂肪:20%~30%(橄榄油、坚果,避免反式脂肪)。

总结

通过科学选择运动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风险,建议每3个月评估运动效果(HbA1c、体重、腰围),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