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冬梅  单位: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298

初次接触内瘘的患者了解首次使用的注意事项不仅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更能保障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围绕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首次使用的关键要点展开,从评估准备、操作规范到后续护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呵护这条维系生命的 “通路”。

看清内瘘成熟标志,别着急 “上岗”

内瘘成熟需要时间让血管慢慢适应新形态,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精心培育才能茁壮成长。一般来说,动静脉内瘘至少要等待 8 到 12 周才能基本成熟,在此期间,血管壁不断增厚、管腔逐渐扩张,变得足够坚韧,才能承受透析时的血流量。判断内瘘是否成熟,不仅要看时间,还要观察外观和触感。成熟的内瘘在体表能清晰看到蜿蜒凸起的血管,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明显的震颤,如果在未成熟时过早使用,很容易导致血管损伤、内瘘狭窄,甚至引发血栓,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所以一定要耐心等待,给内瘘足够的时间做好 “上岗准备”。

选对穿刺时机和部位,减少血管损伤

穿刺时机要在确认内瘘完全成熟后进行,避免操之过急。而穿刺部位的选择更是大有讲究,不能随意下针。为了保护内瘘血管,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口至少 3 厘米以上,这是因为吻合口附近的血管相对脆弱,反复穿刺容易造成破损。要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量采用绳梯式或扣眼式穿刺方法,就像在血管上有规律地 “走格子”,这样可以让血管均匀受力,减少局部血管的损伤。如果总是在一个地方穿刺,时间久了血管容易变得越来越薄,出现动脉瘤等问题。

严格消毒步骤,给内瘘穿好 “防护衣”

内瘘直接与血液相通,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穿刺前的消毒工作必须做到位。消毒时,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比如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进行涂抹,范围要足够大,至少直径达到 10 厘米,确保将皮肤表面的细菌、灰尘等有害物质都清除干净。涂抹消毒剂后,要耐心等待其自然干燥,这个过程不能省略,因为潮湿的皮肤环境会让细菌更容易滋生。如果不严格消毒,很容易导致内瘘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透析治疗的正常进行,所以一定要重视消毒步骤,为内瘘筑起坚固的防护屏障。

精准把控血流量,让内瘘适应工作节奏

透析过程中,血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透析效果和内瘘的健康。首次使用内瘘进行透析,血流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每分钟 200 到 250 毫升左右,就像让一个新手慢慢适应工作强度一样,给内瘘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使用过高的血流量,血管突然承受过大的压力,就像水管突然遭遇大水冲击,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随着内瘘使用次数的增加,血管逐渐适应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提高血流量。同时,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内瘘的情况,一旦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血流量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内瘘安全稳定地工作。

首次使用后仔细检查,守护内瘘 “健康状态”

内瘘在经历首次透析后,需要我们仔细查看它的 “身体状况”。首先,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就像检查伤口是否愈合良好。如果发现有少量渗血,可以用无菌纱布适当按压止血,但按压的力度要适中,过轻止不住血,过重又会影响内瘘的血液循环;若出现较大血肿,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其次,用手触摸内瘘部位,感受震颤是否和透析前一样明显,如果震颤减弱或消失,可能意味着内瘘出现了狭窄、血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还要注意保持内瘘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结语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首次使用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关注与配合。从术前的细致评估到术后的精心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内瘘的使用寿命与患者的治疗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晰掌握内瘘首次使用的注意事项,以科学的态度和规范的护理,守护好动静脉内瘘这条 “生命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