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生育年龄推迟,高龄孕妇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增多,给妊娠患者的母婴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女性出现高血压的疾病,一般在怀孕20周后出现,是造成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根据对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胎盘浅着床。在妊娠早期,胎盘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螺旋动脉(将母体血液输送到胎盘)的过程出现异常,这导致子宫螺旋小动脉重塑不足,胎盘浅着床是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见因素。
免疫适应不良。妊娠在正常的情况下,胎儿在妊娠期内由于胎盘的免疫屏障作用而不受到排斥,但是当母胎免疫的平衡失调、封闭抗体产生不足,就会引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胎盘和蜕膜的细胞毒性物质以及炎性介质,会造成血管内皮受损,因此血管内皮收缩因子血栓素A会增加、血管舒张因子前列环素分泌会减少,从而导致患者血压的升高。
(4)遗传因素。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的女性,在怀孕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率会明显提高。
(5)营养缺乏。发现多种营养因素如低白蛋白血症、钙、镁、锌、硒等缺乏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6)过度紧张和劳累。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加大,很多孕妇会因为休息不好、劳累过度、压力较大、精神紧张、熬夜等因素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导致血压的升高,引发妊娠高血压疾病。
(7)激素因素。患者在孕期,体内激素的分泌紊乱,从而容易造成血压的升高。
(8)肥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孕妇及家人都认为怀孕期间应该要大量的补充营养,孩子才可以健康,但过量的补充就会引发患者出现肥胖,肥胖是造成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方法包括做好孕前保健、产前检查、加强生活方式干预,秋冬季要做好保暖等。
(1)做好孕期保健以及孕前检查。要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就必须要做好怀孕期间的保健工作,坚持做好每次的孕期检查,日常要定期测量血压,从而可尽早的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的征兆,及时的做好处理。
(2)生活方式干预。健康均衡饮食: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瘦肉蛋白、低脂乳制品,要以优质蛋白为主,减少糖、脂肪的摄入量,不过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保证充足的钙、钾、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摄入,限制盐(钠)摄入(尤其已有高血压者)。规律适度运动: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或过多。充足休息与睡眠:孕中晚期建议左侧卧位休息。戒烟戒酒:绝对禁忌。从而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
(3)有遗传史的患者加强监管。如果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家族遗传史,或者孕妇本身存在着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还有高龄产妇都要严格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因素,做好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的护理。
(4)秋冬季节要做好保暖。孕妇必须要做好日常保暖,以免遇冷后全身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对策是什么?
饮食干预。肥胖是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孕妇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控制热量的摄入,饮食上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既可以缓解容易饿的情况,也能够避免摄入热量太多而造成肥胖。饮食上也要注意不可吃油腻、刺激以及高糖的食物,多吃豆浆、牛肉、鱼肉等优质蛋白的食物。
生活护理。已经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必须要保证好日常的休息,每天要保证8~10小时的睡眠,不可熬夜,以免因为身体劳累或休息不佳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同时也要做好日常运动,比如饭后散步、爬楼梯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避免发生肥胖,也能够提高顺产的几率,缓解孕妇生产时的痛苦。最关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护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的缓解血压,保持血压指标的稳定,提高妊娠安全。
(3)心理护理。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必然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长期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会造成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发血压的升高。因此患者日常要注意调节情绪,比如在舒缓的环境下进行冥想,保持愉悦、轻松的精神状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