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丹  单位: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2
28

深夜急诊室里,28 岁的快递员小张疼得直打滚,检查发现他的肾脏里长了一颗 0.8 厘米的结石,正是这颗 “小石头” 引发了剧烈的肾绞痛。近年来,肾结石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在 20-50 岁人群中高发。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偏偏是我得肾结石?其实,肾结石的形成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它尤其 “偏爱” 那些有不良习惯的人。想要远离肾结石,就得先认清这些高危人群特征,避开那些 “造石” 习惯。

一、肾结石偏爱的五类人群

肾结石并非随机 “找上门”,以下几类人更容易被它 “盯上”:

1. 喝水 “吝啬” 的人长期饮水量不足是肾结石形成的头号诱因。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 1500-2000 毫升水,才能保证肾脏正常代谢。而像程序员、司机等职业人群,常因工作忙碌忘记喝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草酸、钙等成分容易结晶沉淀,久而久之形成结石。临床数据显示,每日饮水量少于 1000 毫升的人,患肾结石的风险是常人的 3 倍。

2. 饮食 “重口味” 的人高盐、高糖、高蛋白饮食会加速结石形成。过量摄入盐分(每日超过 6 克)会导致肾脏排出更多钙,增加尿液中钙的浓度;高糖饮食会升高尿钙水平,同时降低尿酸溶解度;而过量摄入肉类、海鲜等高蛋白食物,会使尿液中尿酸、草酸含量增加,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偏爱火锅、烧烤、腌制品的人,往往是肾结石的 “潜在目标”。

3. 久坐不动的人办公室职员、学生等久坐人群,由于缺乏运动,肾脏血流速度减慢,尿液在肾脏内停留时间延长,结晶容易沉积。此外,久坐还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增加尿液中结石成分的浓度。研究发现,每周运动少于 3 次的人,患肾结石的概率比经常运动的人高 40%。

4. 肥胖和代谢异常的人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会导致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泄增加,同时降低枸橼酸的排泄(枸橼酸能抑制结石形成)。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也因代谢紊乱更容易引发肾结石。数据显示,体重指数(BMI)超过 28 的人,肾结石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 2.5 倍。

5.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肾结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肾结石患者,那么本人患肾结石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因素会影响肾脏对结石成分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比如某些基因变异会导致尿酸代谢异常,增加尿酸结石的发病风险。

二、避开这些习惯,远离肾结石 “坑”

想要预防肾结石,关键在于纠正那些 “催生” 结石的不良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科学补水,别等渴了才喝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即使不渴也要主动饮水,建议每天分多次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避免用饮料代替。出汗较多时(如运动后、高温环境下),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尿液颜色呈淡黄色。值得注意的是,睡前喝一杯水(约 200 毫升)能有效稀释夜间尿液,减少结晶形成。

2. 调整饮食结构,拒绝 “重口味”减少高盐食物摄入,少吃咸菜、腌肉、酱菜等;控制高糖食品和甜饮料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蛋糕、巧克力、可乐等;适量摄入蛋白质,每天肉类摄入量控制在 70-100 克,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尤其是富含枸橼酸的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有助于抑制结石形成。此外,草酸钙结石患者要减少菠菜、苋菜、杏仁等富含草酸的食物摄入。

3. 动起来,避免久坐每天保持 30 分钟以上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跳绳等,能促进肾脏血液循环,帮助结石成分排出。久坐人群每小时应起身活动 5-10 分钟,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扩胸、弯腰、踢腿等,改善身体代谢。

肾结石虽然常见,但只要认清它偏爱的人群特征,避开那些不良习惯,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才能让肾脏远离结石困扰,保持健康运转。记住,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从现在开始,远离肾结石的 “坑” 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