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雪梅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372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但同时也是病菌聚集的“高危区”。当患者因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或手术、侵入性操作破坏了身体屏障时,原本无害的微生物可能趁虚而入,引发“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数亿患者遭受院内感染,其中部分病例甚至导致死亡。其实,通过科学防护和细节管理,多数院内感染完全可以预防。以下这些关键措施,患者和家属务必牢记。

一、手卫生:最简单却最有效的防线

手是病菌传播的“主要载体”。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医疗器械或环境后,若未彻底清洁双手,极易将病菌传递给其他患者或自身。研究显示,规范的手卫生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30%-50%。患者与家属如何做?

1.主动要求洗手:在医护人员查房、换药或接触自己前后,可礼貌提醒其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

2.自我清洁:触摸公共物品(如门把手、呼叫铃)后,立即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消毒湿巾;咳嗽、打喷嚏后,务必清洁双手。

3.避免触碰伤口:住院期间尽量减少用手触摸面部或伤口,防止病菌侵入。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拒绝“滥用”陷阱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利器,但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滋生,使感染更难控制。我国抗生素使用率长期居高不下,部分医院耐药菌感染比例已超过30%。患者需注意:

1.不自行要求用药:感冒、腹泻等常见病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盲目使用反而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2.严格遵医嘱用药:即使症状好转,也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残留细菌产生耐药性。

3.询问用药目的:若医生开具抗生素,可主动询问:“这是针对细菌感染吗?是否有必要使用?”

三、隔离防护:阻断病菌传播链

对于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耐药菌的感染者,医院会采取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床边隔离)。这是保护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键手段。家属配合要点:

1.遵守隔离规定:若患者被隔离,切勿擅自进入病房或挪用隔离物品(如专用听诊器、血压计)。

2.正确佩戴口罩:探视时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覆盖口鼻,避免与患者近距离说话或共用餐具。

3.减少探视人数:人员密集会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建议固定1-2名家属轮流陪护。

四、医疗器械与环境消毒:不可忽视的“隐形守护”

手术器械、呼吸机管路、静脉导管等侵入性设备,若消毒不彻底,会直接将病菌带入体内。此外,病房内的床单、窗帘、遥控器等物品也可能成为病菌的“藏身地”。患者可监督的细节:

1.观察器械使用:如发现重复使用的器械未当面拆封或消毒,可向护士提出疑问。

2.保持环境清洁:每日用消毒湿巾擦拭床头柜、遥控器等高频接触区域;床单被罩若沾染血迹或分泌物,及时要求更换。

3.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降低空气中病菌浓度。

五、特殊人群的“额外防护”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免疫缺陷患者(如化疗患者、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严重感染,需加强防护:

1.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如非紧急情况,避免在感染高发期(如流感季节)进行胃镜、肠镜等侵入性检查。

2.接种疫苗:住院前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提前构建免疫屏障。

3.营养支持:通过均衡饮食或营养补充剂增强体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结语:医患携手,共筑安全防线

院内感染防控不仅是医院的责任,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从勤洗手、正确用药到配合隔离,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健康。记住:预防感染的“主动权”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下次住院时,不妨带上一小瓶免洗消毒液,多问一句“需要洗手吗?”,这些微小举动或许就能避免一场与病菌的“遭遇战”。让我们以科学为盾,以细节为矛,共同守护这片本应充满希望的医疗净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6-20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