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谈癌色变的今天,肺癌无疑是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肺癌位居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之首。然而,肺癌并非不可战胜,早期发现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在众多肺癌早筛手段中,低剂量螺旋 CT 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守护健康的 “秘密武器”。
低剂量螺旋 CT 是什么
1.低剂量螺旋 CT,是在常规螺旋 CT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通过降低 X 线的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了对人体的辐射伤害。传统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而低剂量螺旋 CT 的辐射剂量仅为传统 CT 的 1/4 到 1/10,这使得它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更加安全、可行。
2.从原理上讲,低剂量螺旋 CT 利用 X 线束对人体进行环绕扫描,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 X 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机通过复杂的算法,将这些数字信号重建为人体肺部的横断面图像,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发现肺部的微小病变,哪怕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小结节也难以遁形。
低剂量螺旋 CT 在肺癌早筛中的优势
1.高灵敏度:低剂量螺旋 CT 对肺癌的早期病变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发现传统胸片难以检测到的微小肺癌病灶。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 CT 可以检测出直径小于 5 毫米的肺部小结节,大大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在早期发现的肺癌患者中,许多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达到临床治愈,5 年生存率可高达 80% 以上。
2.低辐射剂量:如前所述,低剂量螺旋 CT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这对于需要定期进行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来说尤为重要,既能有效检测肺部病变,又能将辐射风险降至最低,避免了因过度辐射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3.检查快速便捷:整个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过程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患者无需特殊准备,检查时只需躺在检查床上,配合医生进行简单的呼吸动作即可完成。这种快速便捷的检查方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使得更多人能够积极参与肺癌筛查。
哪些人需要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肺癌筛查
1.年龄因素: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一般建议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细胞的代谢和修复功能逐渐下降,肺部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吸烟史: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数倍。因此,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 × 吸烟年数)≥30 包年,且戒烟时间不足 15 年的人群,应将低剂量螺旋 CT 肺癌筛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3.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氡、铀、铬、镍等致癌物质的职业人群,如矿工、石棉工人等,由于工作环境中致癌物的长期暴露,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也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4.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肺癌患者,特别是直系亲属,个体患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可能会增加。对于有肺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提前进行肺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病变。
5.在实际应用中,低剂量螺旋 CT 已帮助许多人发现早期肺癌,及时干预获得良好预后。比如,55 岁的李先生有 35 年吸烟史,每年体检都只做胸片,未发现异常。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结果发现了直径 8 毫米的肺部结节,最终确诊为早期肺癌,通过手术切除后,目前恢复良好。此外,随着科技发展,低剂量螺旋 CT 的成像技术不断升级,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准度,让更多人受益。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低剂量螺旋 CT 这一强大的筛查工具,我们能够在肺癌的早期阶段发现病变,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对于符合肺癌筛查条件的人群,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研发出更加精准、安全、便捷的肺癌筛查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关注肺癌防治,用科学的手段守护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