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举成  单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610

在医疗急救领域,心肌梗死(心梗)和脑卒中堪称“生命的极速杀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500万,其中大部分因错过黄金抢救时间而失去生命。心梗和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留给我们的抢救窗口期往往只有短短数小时,甚至几分钟。掌握早期识别方法和急救五步法,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每个人守护生命的必备常识。

一、心梗与脑卒中:分秒必争的致命威胁

心肌梗死的核心原因,是冠状动脉被血栓堵塞,导致心肌因缺血而坏死。每延误1分钟,就会有100万个心肌细胞不可逆死亡,即便抢救成功,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心功能损伤。脑卒中同样凶险,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前者因脑血管堵塞,每分钟会造成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后者因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压迫脑组织,引发脑水肿、脑疝等致命风险。二者共同特点是:黄金抢救时间极短——心梗最佳抢救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脑卒中溶栓治疗需在4.5小时内启动,取栓治疗也需在6小时内完成。

二、早期识别:抓住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一)心梗的典型与非典型症状

典型的心梗发作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呈压榨感、闷痛或烧灼感,可持续15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疼痛还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甚至背部。但需警惕非典型症状: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疼痛不明显,可能仅出现恶心呕吐、牙痛等“异位疼痛”。任何不明原因的持续不适,尤其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者,都应高度警惕。

(二)脑卒中的“120口诀”与快速判断

“中风120口诀”是识别脑卒中的有效工具:

“1”看脸: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

“2”查手臂:让患者双臂平举,看是否有一侧肢体无力下垂;

“0”听语言:询问简单问题(如“今天星期几”),判断言语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困难。

此外,突然出现单眼黑蒙、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即使未完全符合“120”标准,也需立即就医。

三、急救五步法: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操作

第一步:立即呼叫120,明确关键信息

发现疑似心梗或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拨打120,清晰告知:

患者具体位置(精确到门牌号或标志性建筑);

主要症状(如胸痛、偏瘫、失语等);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

保持联系电话畅通,确保急救人员随时沟通。

第二步:原地静卧,避免二次伤害

让患者就地坐下或躺下,保持舒适体位:心梗患者可取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脑卒中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切忌随意搬动患者,禁止摇晃头部、强行喂水喂药,避免加重病情。

第三步:快速评估生命体征

在等待急救期间,迅速检查呼吸、脉搏:

若呼吸停止或呈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

若脉搏微弱、面色苍白,可能出现休克,可抬高下肢约30度,促进血液回流。

第四步:松解束缚,畅通气道

解开患者领口、领带、腰带等束缚物,取出假牙。若发生呕吐,及时清理口腔异物;若出现抽搐,不要强行按压肢体,可在上下臼齿间垫软布防止舌咬伤。

第五步:记录关键时间,为治疗提速

精确记录发病时间、症状变化时间、服药时间等信息。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可显著降低致残率,这些时间信息将直接影响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

四、预防胜于急救:构筑生命健康防线

急救只是最后一道防线,预防才是减少风险的根本。建议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规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早发现血管病变。

心梗与脑卒中的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生死较量。掌握早期识别和急救五步法,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每个人保护生命的“生存技能”。关键时刻,你的一个正确行动,或许就能为患者打开生的希望之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