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的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严重,所以要想在稳定病情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意识到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都有哪些呢?你都了解吗?
病情监测
心力衰竭患者应严密监测重要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上述参数的改变能够很好地反映心脏功能的状况,能够尽早检测出心脏的异常状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同时,还要做好心电图和心率异常的监测。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通过心电监测仪来进行持续监测。在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以及尿量等情况,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控制液体的摄取量
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控制液体的摄取量,才能减轻心脏的负荷。个体化的补液量方案应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而定。一般推荐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毫升,并于每天晨起空腹测量体重,如果近期体重出现较大变化,则提示存在水钠潴留,需要及时处理。若患者水肿情况严重,可指导其服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水肿,改善其病情。
休息与活动
适当的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时,要注意对强度的控制,需要结合患者的心脏状况,控制运动强度,不可以过于劳累。对心脏功能 I级的患者,常规体育锻炼不受影响,应尽量避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Ⅱ级患者,宜减少体力活动,延长休息时间。对于Ⅲ级患者,应该尽量减少身体运动,注意多卧床休息。对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方可适当活动。对于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除了要保持充分的休息,还要采取姑息疗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膳食护理
以低盐、低脂肪以及易消化的膳食为主,不要吃得太多。每日食用盐不能超过5克。要注意减少体内水分的摄取,以免水肿进一步恶化。要注意饮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以利于排便。采用2-4 L/min的低流量持续给氧。注意保持气道的畅通性,并对痰液进行定期清理。应定期监测体重,如果体重短期内显著增加,可能提示存在水钠潴留,应立即就医。此外,日常生活中还需严密监测自身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并注意是否出现水肿、气促等症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用药指导
心力衰竭患者一般需要服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时定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要警惕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的药物。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防止发生药物中毒等不良情况。
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
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了解其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治疗与护理,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主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测量脉搏和体重,做好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叮嘱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要戒烟戒酒,避免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当然,还要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感染等不良症状的预防,做好保暖工作,结合天气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衣服。如果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如胸痛等),应及时就医。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干预,除了常规的护理干预外,还应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临床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整护理方案,注意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管理,给予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也要有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