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天华  单位:中山市大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29
1080

血糖高了是许多人在体检或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发现血糖升高时,不必过度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效的血糖管理对于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至关重要,而日常监测是血糖管理的基础环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血糖监测就像是给身体的“血糖仪表盘”做检查,它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血糖的水平以及波动情况。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如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饮食计划和运动强度等。而对于血糖偏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日常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变化,以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

空腹血糖:一般是指至少8-10小时未进食热量后所测得的血糖,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早餐前测量。空腹血糖能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以及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效果,对于发现餐后高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睡前血糖:睡前测量血糖有助于了解夜间血糖的趋势,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能帮助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间测量的血糖,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或怀疑血糖异常波动时,可随时测量随机血糖。

监测频率

对于血糖控制较差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每天多次监测血糖,包括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甚至夜间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如每周监测2-3天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

对于仅存在血糖偏高但未确诊糖尿病的人群,可以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观察血糖的变化趋势。

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

准备工作

选择质量可靠、试纸在有效期内的血糖仪和配套试纸。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血糖仪可能有不同的操作要求,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清洁双手,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避免使用酒精消毒手指后未待酒精完全挥发就采血,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采血方法

采血部位一般选择手指尖侧面,这里神经末梢相对较少,疼痛感较轻。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后,待酒精挥发,将采血针轻轻刺破皮肤,将第一滴血用棉球擦去(因为第一滴血可能含有较多组织液,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然后轻轻挤压手指,将第二滴血滴在试纸上。

采血时不要过度挤压手指,以免混入过多组织液,导致血糖值偏低。如果采血困难,可以轻轻按摩手指或用温水浸泡双手,以促进血液循环。

血糖仪的使用与维护

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插入试纸,然后将血滴在试纸相应的区域,等待血糖仪显示测量结果。测量完成后,及时记录血糖值、测量时间和相关信息。

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一般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配套的校准液或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校准。同时,要注意保持血糖仪的清洁,避免灰尘、水汽等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做好血糖监测记录与分析

记录内容

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值、测量时间(如空腹、餐后2小时等)、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和大致摄入量)、运动情况(运动的时间、强度等)以及是否使用了药物(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

分析与调整

通过对血糖监测记录的分析,可以了解血糖的波动规律。例如,如果发现餐后血糖经常偏高,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或者增加餐后运动量。如果空腹血糖较高,可能需要与医生沟通,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将这些分析结果反馈给医生,有助于医生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语

血糖高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日常监测小技巧,就能更好地管理血糖。通过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和频率、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以及做好监测记录与分析,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血糖的变化情况,为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