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儿童腺样体肥大
很多家长可能听说过 “腺样体”,但并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腺样体是位于孩子鼻咽部的一团淋巴组织,样子像半个剥开的橘子,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婴幼儿时期会逐渐发育。
生理性肥大:6-7岁时腺样体体积达到高峰,只要没有症状,就是正常的 “生理性肥大”,不需要治疗,10 岁后会逐渐萎缩。
病理性肥大:如果反复受到感染,如感冒、鼻炎等刺激,腺样体会过度增生,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引发一系列症状,这就是 “病理性腺样体肥大”。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中招?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鼻腔和鼻咽部狭小,一旦遭遇反复炎症或过敏,腺样体就像 “哨兵” 一样过度反应,导致肥大。据统计,儿童腺样体肥大患病率高达 34.46%,是婴幼儿上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
这些信号要警惕!腺样体肥大的典型症状
1. 局部症状:鼻子、耳朵、咽喉的 “连锁反应”
呼吸异常:睡觉打鼾、呼吸声粗重、张口呼吸,严重时出现呼吸暂停。
鼻部问题:鼻塞、反复流鼻涕、头痛。
耳部不适:耳闷、耳鸣、听力下降。
咽喉刺激:频繁清嗓子、慢性咳嗽。
2. 全身症状:长期缺氧影响生长发育
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生长缓慢。
3. 腺样体面容:颜值 “杀手” 悄悄上门
长期张口呼吸会改变面部发育,导致形成 “长脸、小鼻子、厚嘴唇” 的特殊面容,一旦形成难以逆转。
腺样体肥大的危害:不止是打鼾,更是全身健康隐患
引发多种合并症
耳鼻喉疾病:如合并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
睡眠呼吸障碍:部分患儿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缺氧会损害心脑血管、免疫系统,增加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
呼吸系统关联:与过敏性鼻炎、哮喘互为因果,加重咳嗽和哮喘发作。
影响颌面与生长发育: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成年后需通过正畸甚至正颌手术矫正;长期缺氧还会导致胸廓畸形,以及身高落后。
如何确诊腺样体肥大?这些检查要知道
1. 症状观察:家长记录孩子睡眠时的呼吸情况(如打鼾频率、是否憋气)、是否长期张口呼吸。
2. 专科检查
鼻咽内镜:判断是否堵塞后鼻孔(阻塞≥51% 为病理性)。
鼻咽侧位 X 线片:通过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比值评估,A/N≥0.71 提示肥大。
睡眠监测:判断是否存在 OSA 及严重程度。
其他:听力检测(排查中耳炎)、过敏原检测(明确是否过敏因素参与)。
治疗方案:从保守到手术,科学选择是关键
腺样体肥大的治疗遵循 “先保守、后手术” 原则,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合并症制定方案。
(一)保守治疗:轻度肥大或手术前的首选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过敏原:减少接触尘螨、宠物毛发,保持室内清洁。
改善睡眠姿势:鼓励侧卧位睡眠,减轻舌根后坠引起的气道阻塞。
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气道狭窄,建议均衡饮食,少甜食、油炸食品,增加运动。
预防感染:及时治疗感冒、鼻窦炎、扁桃体炎,避免反复炎症刺激腺样体。
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腺样体和鼻黏膜肿胀,缩小腺样体体积,改善鼻塞和打鼾(疗程 2-4 周)。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缓解气道炎症,减少腺样体增生(疗程不超过 3 个月)。
抗组胺药:合并过敏性鼻炎时使用,减轻鼻痒、打喷嚏、流鼻涕。
鼻腔护理:生理盐水或海盐水洗鼻(每天 1-2 次),清除鼻涕和过敏原,保持鼻腔通畅。
免疫调节与其他
免疫调节剂:适合反复感染的患儿,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发作。
特异性免疫治疗:针对尘螨等明确过敏原的患儿,长期改善过敏体质。
(二)手术治疗:何时该下决心?
如果保守治疗 1-3个月无效或出现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
症状严重:持续打鼾、憋气、张口呼吸,已出现腺样体面容或生长发育迟缓。
阻塞程度高:鼻咽内镜显示阻塞后鼻孔≥51%,或 X 线 A/N≥0.71。
合并症反复发作:如分泌性中耳炎(积液超过3个月)、鼻窦炎(规范治疗无效)、睡眠监测显示缺氧严重。
手术方式怎么选?首选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优势包括:微创、出血少、复发率低。
家长最关心的手术问题:
手术年龄:没有绝对年龄限制,婴幼儿如症状严重也需手术,避免延误发育。
影响免疫力吗?腺样体是外周免疫器官,切除后对整体免疫力影响微乎其微,人体还有其他免疫组织,且长期缺氧对免疫力的损害远大于手术风险。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 2 周内吃温凉软食,避免剧烈运动、用力擤鼻。
可能出现短暂鼻塞、流涕,需定期复查鼻内镜。
坚持治疗合并症(如过敏、鼻窦炎),否则残留的炎症可能导致复发。
常见误区:这些错误认知要避开
“孩子打鼾是睡得香,不用管”——错!儿童打鼾多是气道阻塞的表现,尤其是伴随憋气、张口呼吸时,意味着缺氧,须及时排查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长大了会自己萎缩,等几年再说”——部分患儿确实会随年龄增长缓解,但若已引发面容改变、生长迟缓或反复中耳炎,等待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需积极干预。
“手术是万能的,切了就一劳永逸”——错!手术只是去除肥大的腺样体,术后仍需控制过敏、感染等诱因,否则残留的淋巴组织可能再次增生。合并扁桃体肥大、肥胖的患儿,复发风险更高,需长期管理。
“药物治疗副作用大,不如直接手术”——轻度腺样体肥大(阻塞<50%)或症状不严重时,规范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早发现,早干预
当发现孩子长期打鼾、张口呼吸、反复鼻塞或听力下降时,别犹豫,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规范干预,让孩子远离缺氧困扰,重拾健康呼吸和灿烂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