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官婷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9
206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1万,死亡病例达3.4万。不过,它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通过疫苗和筛查有效预防的癌症。了解其发病机制,掌握科学的预防和筛查方法,能帮助女性远离这一“隐形杀手”。

宫颈癌的“元凶”与高危因素

99.7%的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相关。HPV有200多种亚型,16型和18型是高危型中的“主力”,导致70%以上的宫颈癌;31、33等亚型也可能引发病变。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风险。此外,长期吸烟会降低免疫力,使身体难清除HPV,吸烟者患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多次分娩或流产可能损伤宫颈,为病毒感染创造条件;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持续感染。

有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的概率达80%-90%,但多数人能在1-2年内自行清除病毒,仅约10%会出现持续感染(超过12个月)。从持续感染到发展为宫颈癌,通常需要5-10年,这为预防和筛查提供了充足时间。

预防宫颈癌:从源头阻断风险

接种HPV疫苗是第一道防线。HPV疫苗能预防特定亚型HPV感染,降低宫颈癌风险。我国获批的疫苗有三种——

二价疫苗:针对16、18型,预防70%的宫颈癌,适合9-45岁女性,性价比高。

四价疫苗:覆盖16、18、6、11型(6、11型致尖锐湿疣),适合20-45岁女性。

九价疫苗:预防9种亚型,可防90%的宫颈癌和尖锐湿疣,适合16-26岁女性。

9-14岁是最佳接种年龄,此时抗体水平最高。已有性生活或感染过HPV者接种仍有效。但疫苗不能治疗现有感染或病变,也不能替代筛查。

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安全性行为: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减少性伴侣的数量,使用安全套等都可以降低感染HPV的风险。安全套不仅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还可以减少精液对宫颈的刺激。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增加患癌的风险。所以要尽量戒烟,减少饮酒量。

合理饮食: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少吃辛辣、油腻、腌制等刺激性食物。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不需要使用刺激性的洗液。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每天更换,保持外阴干燥。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性生活和盆浴,防止细菌感染。

早期筛查:发现宫颈癌的“火眼金睛”

定期筛查能在早期发现病变,此时治愈率达90%以上。

21-29岁女性: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或TCT)。此阶段HPV感染多为暂时,重点是发现异常细胞。

30-65岁女性:可选每3年一次细胞学检查,或每5年一次HPV检测,推荐每5年一次HPV+细胞学联合筛查,敏感性更高。

65岁以上女性:过去10年筛查正常且无癌前病变史,可停止筛查;有严重病变史者需持续筛查20年。

特殊人群:HIV感染者、移植术后等免疫力低下者,建议每年一次联合筛查。

筛查异常不必恐慌。HPV阳性但细胞学正常者,6-12个月复查;持续阳性或细胞学异常,需做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金标准)。早期癌前病变可通过微创治疗清除,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宫颈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晚期则不足30%。

避开认知误区

误区一:“没症状不用筛查”。早期宫颈癌无症状,出现症状多为中晚期,务必定期筛查。

误区二:“接种疫苗后不筛查”。疫苗不能覆盖所有亚型,仍需按要求筛查。

误区三:“筛查损伤宫颈影响生育”。规范筛查仅采集宫颈表面细胞,不损伤宫颈,不影响生育。

误区四:“绝经后不会患病”。绝经女性仍有风险,65岁以下需按要求筛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