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异常,是孕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不仅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高龄妊娠的增多,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已经成为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任务。下面小编将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出发,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策略,以帮助广大女性在孕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如控制不好,可产生一系列母婴并发症。一方面,对母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多、难产、剖宫产率增加,甚至可进展为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对胎儿的影响表现为可能出现巨大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胎儿死亡;此外,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孩子发生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明显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高危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增加:怀孕期间,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激素,孕妇体内激素有显著变化,包括人胎盘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会干扰胰岛素活性,导致血糖升高。高危人群:(1)年龄>35岁;(2)超重/肥胖;(3)糖尿病家族史;(4)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5)既往分娩巨大儿史;(6)有PCOS史。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应从孕前起始,关键是从源头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其一,控制体重。若体重超出正常范围(如BMI>28kg/m2),则极易诱发胰岛素抵抗,这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基础。备孕女性需科学减少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4.9的范围内,如此可减少妊娠期因体重增加过多而带来额外的代谢负担;其二,孕前检查必不可少,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备孕期女性,建议尽早进行血糖等代谢指标检查,以尽早发现代谢异常。另外,孕期还须均衡营养、规律作息、禁烟限酒、适量运动,可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维持正常的基础代谢,可明显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在孕期,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应从动态监测及积极干预转向平时的预防与控制。日常生活方面孕妇应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建议少食多餐,减少血糖负荷,少食高糖、高脂、高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并维持碳水化合物比例,辅助运动如散步、练习孕妇操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这样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孕妇还应注意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焦虑等应激状态,因为焦虑会引起血糖调控异常;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但切记不可随意服用口服降糖药。
家庭与社会支持
孕妇管理仅靠其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一方面,家人应为孕妇在生活上尽最大的努力,丈夫和其他家人应该积极参与到孕妇的健康管理过程中,对孕妇进行指导,并且在饮食、活动等方面给予直接、力所能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她们精神上的关心与鼓励,帮助她们树立信心,增强坚持实施健康生活方式的动力。再者,应当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医院应该加强对孕产妇产前教育的力度,给予相应的营养和运动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可以对孕产妇建立健康档案,从而及时对她们进行随访评估和监测,同时也可组织举办妊娠期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积极提升孕产妇和她们家人的健康管理水平和技能,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相关知识,帮助孕妇树立对该疾病的健康预防理念,扩大知识和观念的影响范围,营造全社会共同防控并关爱孕期女性健康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整体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孕期代谢性疾病,通过孕前的健康准备与孕期的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度过孕期,平安产下健康的宝宝。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需要医、家、社三方配合,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呵护自己与宝宝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