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组织溃烂坏死。对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压疮是一个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然而,通过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本文将从体位变换和皮肤护理技巧等方面详细介绍压疮的预防攻略。
科学体位管理:打破压力循环
定时翻身原则
1.频率规范:卧床患者常规每2小时翻身一次,消瘦者缩短至1小时,肥胖者可延长至2-3小时。侧卧位建议采用30°倾斜姿势,避免90°侧卧导致髋部受压。
2.动作要点:翻身时采用“抬举法”,避免拖拽摩擦皮肤;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状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坐位减压技巧
轮椅患者每小时更换姿势,每15分钟抬起臀部短暂减压。坐垫选择蜂窝状或凝胶材质,分散骨突压力。
不同体位的合理摆放
1.仰卧位:在头部、肩部、腘窝及足跟下垫软枕,增大与床面接触面积分散压力。保持头部稍后仰,防止颈部过度前屈受压。
2.侧卧位:身体与床面呈30°角,在背部、胸前及两腿间放软枕支撑,减少肩部、肘部、髋部及踝部等骨隆突处压力,维持体位稳定。
3.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胸腹部、骨盆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避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小腿处垫软枕,微屈膝关节,减轻足部压力。
皮肤护理核心技巧:清洁、保湿、监测
1.日常清洁与保湿:每日温水擦拭皮肤,重点清洁腋窝、腹股沟等易潮湿部位;失禁患者及时清理排泄物,使用皮肤保护剂(如含氧化锌的屏障霜)隔离刺激。皮肤干燥者涂抹无酒精润肤霜,避免过度摩擦;禁用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清洁剂。
2.高危区域监测:易发部位包括骶尾部、坐骨结节、足跟、耳廓(长时间使用耳机/眼镜)、医疗器械接触处(如呼吸面罩边缘)。
减压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1.床垫与坐垫:推荐智能气垫床(内置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受压点并自动调节气囊压力,降低翻身误差。传统减压设备如凝胶垫、泡沫贴仍有效,需定期检查变形或破损。
2.局部防护工具:骨突部位使用硅胶泡沫敷料或透明薄膜敷料,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避免使用环形垫(加重边缘压力)。
营养支持与健康教育
1.营养支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伤口愈合,可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对于食欲不佳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2.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的危害、预防方法,指导其正确的翻身技巧和皮肤护理方法。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提高预防压疮的依从性。
康复辅助:促进功能恢复
1.早期康复锻炼:长期卧床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这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风险。
2.鼓励自主活动:鼓励患者自主翻身、坐起,提升自理能力,减轻护理压力,辅助预防压疮。
密切观察与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骨突部位皮肤状况,关注颜色、温度、湿度和弹性变化。正常皮肤应红润、温暖、干燥且有弹性。若出现红斑(压疮早期)、苍白、青紫、硬结或水疱,需及时干预:红斑是压疮早期表现,可调整体位、增加局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出现水疱避免刺破。
结语
总之,压疮的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体位变换和皮肤护理技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时翻身、调整体位角度、使用减压设备以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提供皮肤营养支持和密切观察皮肤状况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