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春莲  单位:曹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3
496

在眼科疾病中,青光眼被称为“视力的小偷”,它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人们的视力。据统计,全球约80%的青光眼患者在发病初期毫无察觉,等到症状严重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也是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其致盲率高达30%。面对这一隐匿的“视力杀手”,早发现、早治疗是保护视力的关键。

青光眼:无声无息的视力威胁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核心危险因素。眼压升高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纤维逐渐死亡,视野范围逐渐缩小,最终可能完全失明。

青光眼的症状因类型而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迅猛,患者会突然感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视力骤降,看灯光时会出现彩虹般的光晕。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则更为隐匿,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视力。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直到视野严重缺损时才就医,此时视神经损伤已无法逆转。

哪些人更容易被“偷走”视力

青光眼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病,但以下几类人群风险更高:

1.有青光眼家族史:开角型青光眼部分与遗传相关,亲属患病者需特别警惕。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系统性疾病可能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眼压升高的风险。

3.高度近视或远视患者:眼球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房水排出受阻。

4.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眼压升高。

5.情绪波动大、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导致眼压骤升。

6.长时间暗环境工作:如夜间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

早发现:抓住视力保卫战的“黄金期”

青光眼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由于视神经损伤不可逆,早期干预是保护视力的唯一途径。以下检查方法可帮助早期发现青光眼:

1.眼压测量:眼压高于21mmHg需警惕,但需注意眼压的昼夜波动,必要时进行24小时眼压监测。

2.视野检查:通过自动电脑视野分析,可发现早期视野缺损。

3.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头形态和颜色,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

4.房角镜检查:鉴别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

5.OCT检查: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评估视神经萎缩情况。

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眼压、眼底、视野等项目。若出现眼痛、头痛、虹视、视野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早治疗:多管齐下,守护光明

青光眼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延缓病情进展。治疗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使用降眼压眼药水(如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类似物)、口服药或静脉点滴,缓解眼压升高。

2.激光治疗:通过激光虹膜周切、小梁成形术等改善房水排出,适用于早期患者。

3.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引流装置植入术等,适用于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的患者。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眼压、视野和视神经功能,调整治疗方案。青光眼是终生性疾病,需长期管理,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

日常防护:从生活细节做起

除了定期检查和治疗,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同样重要:

1.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

2.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睡眠时垫高枕头,促进眼部血液回流。

3.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

4.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5.避免暗环境:不要长时间在暗室停留,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开灯,避免关灯玩手机。

6.适度运动: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低头。

结语

青光眼虽隐匿,但并非不可防、不可治。通过定期检查、早期干预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护视力。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已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

视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眼部健康,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光明”。记住,青光眼是“视力的小偷”,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就能让它无处遁形。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